Archive for 工业互联网

工业4.0研究院数字孪生体研究获得较大进展

      在2013年工业4.0研究院成立之初,明确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使命,持续不断的对新型技术进行跟踪、研究、验证和开发,过去6年时间相继完成了Ptolemy CPS、ROS、AutoWare、TensorFlow等开源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获得了丰富的工业级开源项目研发相关经验。

      随着对工业互联网的深入研究,考虑到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具有高度集成、参与度低的特点,而工业互联网拥有开放式创新的优势,加上开源项目更适合做颠覆式创新,工业4.0研究院在2016年明确了基于开源项目来构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体系目标。

      为了聚集资源做好工业互联网的研究工作,工业4.0研究院相继设立了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数字孪生体研究中心、汽车研究中心和5G开源创新中心等机构,持续对开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孪生体等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

工业4.0体系中的数字孪生体研讨会现场

工业4.0体系中的数字孪生体研讨会现场

      2016年12月3日,工业4.0研究院举办了行业内首个数字孪生体主题活动“工业4.0体系中的数字孪生体”,获得了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参会人员分别来自北京青云航空仪表公司、西北工业大学以及中欧工业升级发展基金等机构。

      通过对基本工业4.0体系特点介绍,同时对数字孪生体的应用场景深入分析,与会领导和专家加深了对数字孪生体的认识,并为后续继续探讨和研究数字孪生体提供了便利。

数字孪生体高峰论坛嘉宾合影留念

数字孪生体高峰论坛嘉宾合影留念

      2018年6月27日,在重庆市江北区政府的支持下,由工业4.0研究院主办了国内首个“数字孪生体高峰论坛”,围绕“数字孪生体引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国信通院、SAP、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集团公司等都安排了相关专家参与该论坛,并做了主题发言。

      通过几年时间的开源工业互联网项目研发探索,工业4.0研究院已经掌握了基于开源项目构建数字孪生系统(Digital Twin System)的能力,可以融合工业4.0的管理壳等技术,为企业建设具有演进能力的先进制造系统,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筹备暨交流会与会人员合影

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筹备暨交流会与会人员合影

      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参与数字孪生体的应用,2019年3月8日,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Openii Consortium)启动了“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筹备暨交流会”,这是全球首个针对数字孪生体的比赛,获得了资本市场、媒体和投资基金等的关注。

      这次“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筹备暨交流会”获得了巨大成功,来自天拓四方、锐电科技、国千集团、中工经云、共创成长、艾克信控、兮易信息和北航数字孪生体小组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与了交流活动,为进一步推进基于数字孪生体的开源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工业4.0研究院院长胡权与安世亚太董事长张国明交流

工业4.0研究院院长胡权与安世亚太董事长张国明交流

      最近一段时间,工业4.0研究院和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分别在推动数字孪生体国际标准和落地实施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前者主要体现在参与数字孪生体标准组织的工作,后者表现为与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意向。

      工业4.0研究院院长、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理事长胡权应邀加入国际组织ISO/IEC新设JTC1 AG(由工信部四院管理),拟参与全球数字孪生体相关概念、体系和标准的讨论。据ISO/IEC官方文件显示,JTC1 AG主要对数字孪生体进行讨论研究,为将来制定国际标准做好准备。

数字孪生体研究中心组织架构

数字孪生体研究中心(Digital Twin Research Center)

      一直以来,工业4.0研究院紧密跟踪和研究国内外仿真企业,通过长期的考察,目前建立了与国内仿真领域领先企业安世亚太公司的合作联系,双方承诺将在数字孪生体研究中心、数字孪生体挑战赛和开源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建立深度合作。

      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工业4.0研究院已经完成数字孪生体/数字线程(Digital Twin/Digital Thread)的体系构建,有机的跟开源工业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数字孪生体经济学”(EDT,Economics of Digital Twin)认知方法论,通过企业数字孪生体转型的改造升级,将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数字化动力。

      在2019年下半年,围绕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成员的需要,数字孪生体研究中心将加强相关研究工作,特别是数字孪生体试验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将大大推进开源工业互联网体系的发展。

 

开源工业互联网引领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来源:中国日报,时间:2019年2月25日

这篇文章写在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Openii Consortium)成立2个月之际,发布在《中国日报》,通过对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所面临挑战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开源工业互联网降低装备成本,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往高质量转型升级,打造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的思路。

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在会上发言

胡权院长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研讨会发言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新形态,成为了行业人士寄予厚望的领域。然而,通用电气推进工业互联网遇到挫折以及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难以解决制造企业痛点等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工业互联网的实际意义。

      国内在谈到工业互联网的时候,通常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方式提及,同时也比较强调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但制造企业的实际困难较为复杂,目前还需要更加创新的思路来推进。

       工业4.0研究院在2018年12月25日发起了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Openii Consortium),希望通过开放和包容的理念,利用开源工业互联网的方式帮助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成功。

       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划分,产业被划分为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行业,如果以工业增加值来看,中高技术行业的工业增加值要高于低技术行业。

       我们理解的先进制造业,可以定义为中高技术行业,当然,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一些看似低技术的行业,也会变成中技术或高技术行业。

       在此基础上,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就清楚了,那就是充分利用新型技术,提高自身可以获得工业增加值。通常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全球专业化分工中处于低端,做的大部分是OEM或ODM的工作,而欧美一些企业主要做高附加值的设计和品牌运营工作。

       不过,为什么中国制造企业没有快速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与消费互联网等虚拟经济不同,只要跟实体经济结合的任何产业,都会面临物理世界的成本问题。对于希望转型升级的任何制造企业来讲,它首先要回答技术改造的资金来自哪里的问题。

       有一些专家认为,既然转型升级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那么这个投入问题也不会是问题,但是,不少企业家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想法简化了实际生产运行的困难,且不说真正做了升级改造之后能否收回成本,即便考虑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投入的制造也有很大风险。

       换句话讲,任何转型升级或者高质量发展,都是需要考虑经济成本的,否则就变成一个不可行的商业模式。

       因此,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全面的解决方案,既需要较低成本的装备解决方案,还需要具有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当然,不可或缺的少不了精益化的管理和其他专业能力。

       低成本的开源工业互联网方案

       在我国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通过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方案,已经让我国装备解决方案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的经营策略是低成本优势,目前要转向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低成本的装备解决方案。

       传统的装备解决方案大都是非标(非标准化)的,所需要的部件和人工服务都不可能缩减,而且几乎每一个客户都需要差不多的投入,这使得系统集成服务商想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难以实现,这就不能实现工业领域的规模经济。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导致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一直没有广泛实现。

       据工业4.0研究院调研,对于大量的自动化企业来讲,它们普遍的需求是定制化的工控系统,虽然有专门的工控系统提供商,但由于自身专机(即非标设备)的需要,任何一个工控系统都需要二次开发,传统的工控系统提供商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接口,但仍然不能很好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通常会委托研究机构为它们定制一套工控系统,可惜不是每家企业都有这样的资金实力。

       如果有一套提供源代码的工控系统,技术成熟度比较高,那么大量的中小制造企业就可以利用这套开源工业互联网系统来进行开发,这远比传统的二次开发效果好得多,它可以保证企业的自主性和低成本需求。

       虽然一些企业提及了工业互联网的开源应用,但囿于经济利益的述求,它们大部分没有达到笔者提出的开源工业互联网程度。早在2017年,笔者就明确提出了“开源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和体系,核心是完全基于开源软件和硬件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和保证自主性。

       以传统的视角来看,开源工业互联网方案有点类似共性技术或基础设施,事实上,在2017年的时候,笔者写了《开源项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一文,阐述了开源项目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价值,延续当时的观点,开源工业互联网有可能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在低成本的开源工业互联网方案推动下,可以为中国大量的中小制造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也可以释放它们的创造力,带来新时代意义上的创新和创业浪潮。

       打造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

       对于制造企业来讲,利用开源工业互联网提供的源代码,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客观来讲,开源项目存继了几十年,工业领域的企业(特别是工业软件)已经应用开源软件有很多年了,但为什么现在来提开源工业互联网呢?

       在1998年美国兴起开源软件革命的时候,经历了互联网泡沫时期,但开源软件的发展并没有停止,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其发展速度反而是加速了。例如,美国DARPA和NSF纷纷要求接受其资助的企业应优先满足开源其成果的要求,大家众所周知的无人驾驶就是从DARPA支助的开源项目竞赛中发展起来的。

       200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China OSS Promotion Union),这个时间相比O’Reilly 1999年发布《开源:来自开源革命的声音》宣告开源革命到来,也不算特别晚。

       到2006年,美国推进开源工作的专家合作撰写了《开源2.0:正在进行的演进》(Open Sources 2.0:The Continuing Evolution),宣告了开源革命已经结束,这意味着开源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

       随着2016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成立和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中国开始加速进入了工业互联网时代。

       可是,在中国号称拥有几百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解决方案,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提供了开源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反而是各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喜闻乐见的称自己利用了Cloud Foundry或OpenShift等开源软件构建了平台。

       中国不到一年时间就出现了几百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该归功于开源软件的功劳。如果没有IaaS、PaaS和SaaS的各种开源软件,这几百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无法出现的。

       然而,仅仅是利用这些开源软件,还不能促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全球领先,因为开源软件的创新节奏被开源软件的开发团队所控制,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中国都需要拥有自己的开源软件,如果从整个行业来看,那就是需要拥有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

       加速工业互联网的专业化分工

       佩蕾丝在《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一书中论证了50年的技术革命周期,如果我们认为目前这次技术进步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改进,而把它看成一次技术革命,那么在最初的10年时间,通过新技术形成新的专业分工就会成为必然。

       换句话讲,把2015年作为这次技术革命的肇始,到2025年左右,这次技术革命的结构性力量就会形成,它的发展过程会具体体现为专业化分工。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这次技术革命的概念层出不穷,包括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但不管是什么技术概念,总体来讲可以用智能化和网络化来描述,其发展主线是数字化,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打破传统的产业价值链,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链或产业生态。

       以电动汽车为例,传统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产业价值链,由整车厂和一、二级供应商等构成,相关利益捆绑在一起,甚至于消费者也习惯了购买汽车,然后自己驾驶消费的模式。不过,随着电动汽车的成本大幅降低,无人驾驶和共享汽车也将融合在其中,这将形成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态,这本质上讲就是新的专业化分工造成的。

       无论把工业互联网看成一个产业,还是把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作为一个市场,它都会经历专业化分工这个过程。以更宽广的视角来看,这种专业化分工会伴随着产业的分工转化到经济和国家的分工结果中去。

       对于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来讲,既要利用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把握新一代技术产业的新机遇,争取利用这次机会占据更好的价值链环节,特别是彻底改变中国总体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格局。

       笔者相信,开源工业互联网的开放和包容理念,符合时代的主旋律,可以促进中国制造转向创新发展,引领它们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总结

       在全球各国纷纷推出工业战略的背景下,制造业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具颠覆性创新潜力的领域,既不放弃所谓低端产业利用新型数字化装备转型升级的机会,又集中资源主攻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知识密集领域,已经成为希望引领未来的任何一个国家不容放弃的目标。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有机会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基于我国庞大的市场,可以让不同的想法或实践存在,从而促进我国制造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发展之势,岂不快哉。

 

* 本文原文链接:

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a/201902/25/WS5c73a956a31010568bdcbcab.html

 

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参加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研讨会

      2019年2月23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召开“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邀请了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共15人,其中,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也受邀参加了该研讨会,并做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大命题”的发言。

      不久前,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公众号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任命文件,率先以《工信部宣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等任命》报道了该消息,引起了行业人士的关注。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研讨会现场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研讨会现场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为了加强工业互联网的创新能力,我国成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体现了工业互联网作为可能成为通用目的技术(GPT,General-Purpose Technologies)的潜力,同时,这也将加快我国进一步深化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

      这次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包括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利华、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尹浩、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中国工业互联网党委书记和副院长刘爱民、用友高级副总裁王健、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董事长李军旗、海尔集团副总裁陈录城、兮易信息技术公司董事长陈广乾、工业4.0研究院院长胡权、浪潮集团执行总裁袁谊生和中国信通院总工余晓晖等人(按原会议日程排序)。

工业4.0研究院工作人员在研讨会现场

工业4.0研究院工作人员在研讨会现场

      各位领导和专家针对“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发言,获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结合到过去6年多时间的研究及调研实践,应用技术革命50年周期相关理论,提出应该从信息成本、创新速度和实施方法推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解决交易成本不同,工业互联网应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定义为信息成本,只有提供了低成本的信息,才可能为制造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数字化装备解决方案。在定义了问题之后,如何在全球各国纷纷加大工业互联网发展力度的背景下,实现中国制造从第三梯队到第二或第一梯队的跃升,必然要解决创新速度问题,有可能开源工业互联网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最后,我国制造业还是面临实施方法挑战,围绕中小企业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这是建立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的核心问题。

      在长达四个小时的研讨会及媒体记者交互之后,进入了媒体对领导和专家进行单独访谈的阶段。

       雷锋网等媒体对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进行了采访,胡院长进一步就中国中小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开源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人物专访:开源工业互联网之父胡权

      随着开源工业互联网概念日益被行业人士接受和应用,加上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Openii Consortium)的快速发展,不少行业人士开始对开源工业互联网的起源,以及开源工业互联网之父胡权产生了兴趣。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开源工业互联网的作用,工业4.0俱乐部创始人杜玉河对开源工业互联网之父、工业4.0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胡权进行了一次专访。

工业4.0俱乐部2019年会上的演讲

开源工业互联网之父胡权在演讲

      1. 胡院长您好,我是工业4.0俱乐部的秘书长杜玉河。非常感谢您对于工业4.0俱乐部的大力支持。在工业4.0俱乐部每年一届的新工业产业生态峰会暨工业4.0全球峰会上发布的《全球工业4.0研究报告(2019)》。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想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讲“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谢谢杜秘书长。

      工业4.0研究院一直研究第四次工业革命,从技术革命的角度来看,通常有一个50年大周期,这个周期也被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自己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有不少确定的内容,包括通用目的技术(GPT,General-Purpose Technologies),事实上,不少企业都希望从自己的行业实践推广到其他行业,例如,机械行业的三一重工、航天领域的航天科工、电子制造领域的富士康等。

      但是,在这种确定的周期背景下,有大量的不确定性,特别对于具体的行业和企业来讲,未来这个行业是否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领域,都不是确定的。对于客户或消费者来讲,它们对未来产品的期望,都不是确定的。当然,这些不确定性,又决定了BAT、华为、富士康这些已经领先的企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们是不是未来的领先企业,也是不确定的。

      为此,在《全球工业4.0研究报告(2019)》中,我们选择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作为副标题,想表达的是未来必然到来,但到来的方式我们并不清楚。

      2.在整个研究报告发布过程中,我们也得知您发起了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要启动开源工业互联网这样一个联盟?

      工业4.0研究院在开源领域耕耘了5年时间,一直希望解决工业领域互联网应用的问题,结合我们的理解,最终选择了工业级的开源应用这个方式,因为我们认为工业领域需要更好的协作,更便宜的工业软件,开源工业互联网就是最佳的选择。为了把认同这个理念的企业和机构联合起来,在多家机构支持下,工业4.0研究院牵头发起了“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

      3. 这个联盟的主要使命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规划?

      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的使命很简单,就是希望聚集认同开源工业互联网理念的企业和机构,共同解决工业领域的一些创新问题。

      在推进联盟的规划中,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一)吸引对开源工业互联网有兴趣的企业和机构加入,健全联盟的参与者结构,希望联盟成员包括技术提供商、制造企业、互联网公司和投资基金等。从已经发展的20多家成员来看,目的基本达到了。

      (二)建设好开源工业互联网基金会,目前还是处于简单运行的阶段,已经有不少热心的行业人士捐助了一些资金,联盟要把这些资金应用好,还要保证合规,这些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三)吸引一批年轻的专家加入,目前设定的标准是35岁以下,毕竟开源工业互联网是一个新事物,让年轻人来主导,阻力会小一些。

      (四)计划为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成员提供月度的跟踪报告、研讨会以及跟国内外其他组织的协作,总而言之,就是要为成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工业4.0研究院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独家资源,应该会为联盟成员带来不少惊喜。

      4. 2019年将会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2019年,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核心工作是围绕几个重点开源工业互联网项目来开展,例如,基于openAAS发展起来的iAAS,开源边缘计算项目EdgeX Foundry和在5G领域的智能汽车项目5GAA等。

      5. 到目前为止主要和哪些国际机构进行了合作?得到了哪些企业的支持?

      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在2018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存继的时间还比较短,联盟直接跟国际机构的正式合作还没有开始。但工业4.0研究院在过去几年时间,跟德国VDMA、欧盟商会、TUV、德国大众集团、西门子、SAP、通用电气、IIC、韩国和日本等国家一些机构都有沟通交流,2019年会带领联盟成员一起去沟通交流。

      可以透露一点,目前联盟已经得到工信部的支持,将加强中德的合作,特别是与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德国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开源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合作,事实上,正在推进的iAAS就跟亚琛工业大学有比较大的关系。

      6. 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是什么样的关系?

      简单的讲,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lliance of Industrial Internet)是工信部信通院发起的组织,具有官方背景。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Openii Consortium)是完全民间的机构,不具有官方背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需要各种形式和各种背景的机构为行业服务,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正在积极跟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沟通,在2019年会在多个方面进行合作和协作,特别是开源工业互联网项目方面,双方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

      7. 开源软件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的,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纠正一点,开源软件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其实需要的是一批有情怀的专业人士做一些利他的事情。工业4.0研究院一直为上市公司、基金等机构提供服务,有较好的现金流,在做开源工业互联网这件事情,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生存问题。

      不过,对于希望在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中贡献力量的企业,我们也考虑到这些企业的需要了,通过壮大联盟的力量,工业4.0研究院可以发挥研究方面的优势,为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提供咨询,找到一些需要创新,也适合在开源工业互联网方面进行创新的需求,让联盟成员提供服务,这样就有了较好的商业闭环。

      例如,目前不少制造企业需要解决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开源工业互联网方案来解决,联盟会充分发挥对接资源的功能。同时,我们也会为联盟成员参加工信部试点示范等申报提供支持和方便,这在一定程度可以避免传统的开源工作过于“极客化”,导致市场和项目问题不容易解决,最终一些做开源的企业难以生存下来。

      8. 我们知道在中国开源软件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技术与模式,至于开源工业互联网相信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也会受到更多的质疑,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正如杜秘书长所讲,开源软件在过去10多年发展并不顺利。对于工业4.0研究院来讲,我们觉得有两个理解:一方面过去开源大部分发生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大部分使用者是大型企业,并没有良好机制去补偿开源贡献者,这是开源工业互联网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一方面,过去开源社区的声音不够主流,即便国家曾经推动开源,但普通的开发者没有机会发声,这对于开源社区的健康发展很不利。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主要问题,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设定了较好的规则,更加符合开源社区自身发展的特点,例如开源工业互联网基金会,但也考虑中国的特色,例如,工业4.0研究院自己投入技术力量来做种子,并且利用我们强大的品牌和影响力去寻找客户,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成为主流的一部分。

      9. 关于开源工业互联网,哪些价值将会对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产生影响?

      对于您这个问题,我总结为三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对传统的IT企业的影响,客观的讲,大部分IT企业或多或少应用了开源软件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也不例外。由于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把不少解决方案公开了,这对于IT企业来讲,开始面临如何给客户提供更有价值服务的挑战。

      其次,对于互联网企业一直鼓吹的上云来讲,相信对它们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平台,没有提供完整的开源软件给使用者,大部分提供了一些简单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即软件开发包),或者提供了一些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这些功能是有用的,但比起开源来讲,给开发者提供的自由度是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会“迫使”互联网企业也提供一些真正的开源项目,这会推进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繁荣。

      最后,对于制造企业来讲,采用开源工业互联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是成本非常低,从工业4.0研究院的试验来看,建设一个基本的私有云,硬件成本不超过10万元,当然这是不计算人工成本的,我们在尽量让这种部署更简单,争取达到自动化部署。另外一方面,制造企业不喜欢自己的东西(例如数据)放到某个云平台,不少大型企业的都号称不进入什么领域,但最后都进入了,这是商业的现状。所以,制造企业最佳的选择就是把数据等有价值的东西放到自己的企业内部。因此,开源工业互联网一直推崇的是建立私有云,数据自己本地处理,这样效率也更高。还有一点,从技术上来讲,生产现场的场景比较复杂,通过开源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让制造企业自己,或者它长期合作的IT企业,用开源来进行技术创新,这是封闭的其他方案做不到的。

      10. 胡院长您好,我们在和您沟通之前也在社会上得到一种说法:您为中国开源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开启先河之作用,因此有人称您为开源工业互联网之父,您怎么看这件事情?

      关于“开源工业互联网之父”的提法,主要是因为我在2016年就开始提工业互联网开源的事情,到2017年,我正式提出了“开源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和体系,行业人士就称我为“开源工业互联网之父”,感谢行业人士的厚爱!

      中国一直以来有很多新概念的提出,但真正流传长久,或者得到很好应用的不多,我自己作为“开源工业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者,深感自己的责任,希望可以利用开源工业互联网帮助中国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也希望代表中国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一些贡献。

      这些比较理想化,为此,工业4.0研究院在2018年不断思考,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底创立了“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希望用联盟的力量,切实帮助联盟成员发展,找到一个新赛道,使得大家在无人区的时候不那么寂寞。

      11. 非常感谢胡院长的热情沟通!相信通过开源的方式驱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条新的创新之路,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您能够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工业4.0俱乐部也全心的支持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发展。希望您用简短的语言给大家拜个早年,及给大家讲一些希望。

      俗套一些,引用狄更斯的一句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对于具有创新能力的您,这只会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预祝大家2019新春快乐!

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倡议

      2012年11月26日,通用电气在《工业互联网:推动大脑和机器边界的融合》中首次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概念。2014年3月,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成立;2016年2月1日,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201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工业4.0研究院分析确认,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未来10年将有万亿级以上的市场机会,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应尽早加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来。

      按照经济学家佩蕾丝对技术革命大周期的分析,1968年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工业领域应用了50年,其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增长潜力已经基本消耗殆尽,迫切需要新一代的技术来破解生产力困境(Productivity Slump)。

      熟知互联网发展史的行业人士都比较清楚,开源软件经历了1998年的开源革命和2006年的开源演进,直到2018年微软收购GitHub以及IBM收购红帽,开源已经有长达20年的发展,形成了成熟的技术生态和商业模式。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行业人士都清楚,目前国内外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或应用,无一例外都大量采用了开源软件,甚至于部分解决方案是用100%的开源搭建起来的。工业4.0研究院注意到,由于大量企业希望占位或融资,它们大都对外宣称其平台都是自主开发,丝毫不提及应用的各种开源软件。

      这不是可以持续发展的良性工业互联网生态。如果只是小部分企业或组织在做贡献,大部分企业只是一味索取,中国的工业互联网生态是难以真正形成。

      正如一些行业专家指出,“中国一年以来出现的几百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不过是平台烟囱罢了,这跟过去孤立的IT系统没有差别。”

      开源工业互联网(Open Industrial Internet)是基于开源软件和硬件构建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主要是为了满足尽量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的需要。

      工业4.0研究院结合过去五年时间研究开源软件的心得,于2016年开始重点研究开源工业互联网的发展,2018年6月27日正式提出了“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倡议(讨论稿)”。

      2018年12月25日,工业4.0研究院牵头发起了“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Openii Consortium),邀请对开源工业互联网有兴趣的企业和组织加入,交流沟通开源工业互联网相关主题和应用。

      根据“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倡议(讨论稿)”发布后获得的反馈,我们结合到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的设立,提出了两大基本理念和三项重点工作,切实帮助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的目标。

      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倡议的基本理念是包容开放。包容指任何有意愿参与的企业和组织,只要提出申请,满足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基本要求,都可以参与联盟;开放指相关技术或解决方案只要可以开源,都应该保证开源。

      针对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的发展,工业4.0研究院做了半年时间的调研和沟通,并借鉴了同行的各项经验,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明确了三项重点工作:

      第一,建设好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初步拟定由非盈利组织来运行,目前暂由工业4.0研究院进行管理。将来选择恰当的时机,设立独立的基金进行管理。

      第二,针对开源工业互联网相关的重点项目,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并开放给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成员。

      目前选择了openAAS、EdgeX Foundry和5GAA。另外,针对开源硬件,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启动了X项目,也将对联盟高级成员开放。

      第三,在2019-2021年,预计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成员会议,主要分为技术和生态两大议题,结合到重点开源项目,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共同推动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的发展。

      开源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倡议作为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核心文件,将根据联盟成员的意见,不断进行修订,以满足包容和开放两大基本理念要求。



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官方网站

www.openiiconsortium.com

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公众号 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