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18年11月25日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七:模仿

      日本制造在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不少质量事故。《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

      担任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主席的小松集团坂根正弘是领导日本在质量管理相关事务的领军人物,在专栏“通过管理加强治理的实例/小松集团”(p169),板根正弘分析了日本制造的质量问题,他认为日本制造企业”专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并进行相应的研究……而如今日本企业……完全变成了相似产品和服务的消耗战……这导致了‘人穷志短’的情况。”

      工业4.0研究院分析显示,日本制造本质上过于强调模仿,而对于差异化的强调不足,导致了经营方式单一,长期以往,其所谓高质量发展难以持续。在这个问题上,德国制造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小松集团顾问坂根正弘(SAKANE Masahiro)

小松集团顾问坂根正弘(SAKANE Masahiro)

      大家都知道日本制造崇尚“工匠精神”,但是,这不过是模仿工作的精细化。

      1999年香港播放了《创世纪》电视剧,主人公叶荣添发明了电子宠物,雄心勃勃的想开创一番事业。在电子展览会上,被唯一的日本商人看中后,满以为可以获得大量的订单,但全世界寻找模仿改善产品的日本商人只想收购专利,并争取不断改善产品,把这个电子宠物产品做得更小,更耐用,然后向全世界推广盈利。

      据工业4.0研究院长期跟踪日本制造的专家介绍,日本企业家对商业情报的收集非常认真细致,这是日本制造寻找模仿对象的一种基本方法。从《创世纪》电视剧中叶荣添的电子宠物知识产权被收购一事来看,就体现了日本获取信息、购买或模仿、不断改进和全球销售的思路。

《创世纪》叶荣添以55万港元出售了电子宠物

《创世纪》叶荣添以55万港元出售了电子宠物

      回顾历史,日本制造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期,但到了八十年代日美之间发生了贸易战。美国认为,日本制造只是一味的模仿美国产品,通过不断改进来与美国产品竞争,这是不公平的根源。

      当然,日美贸易战中美国提出的理由跟目前中美贸易战的理由一样荒谬,但当时日本制造缺乏颠覆性创新,难以让美国服气,这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日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想介入到小型机,后来在九十年代,企图介入到互联网,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小型机上,日本好高骛远,力图建设一套全新的第五代计算机架构,结果惨不忍睹,直到今天还对日本计算机行业有不小的影响;在互联网领域,日本DoCoMo搞了一个i-Mode,虽然在国内顺风顺水,但在海外却一败涂地。

日本DoCoMo在英国的i-Mode广告

日本DoCoMo在英国的i-Mode广告

      当然,笔者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读后感系列中,一再提到了日本1995年正式启动的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更是经典的失败案例。

      正如2018年发布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日本再三警告,在坚持强调模仿改善的现场力同时,也应该考虑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非连续创新的机会。但是,日本经产省仍然长篇累牍的强调,日本制造业的基础和传统是现场力。

      工业4.0研究院的日本专家指出,日本实际上处于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不甘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落后,另外一方面也担心犯了上个世纪冒进的错误。可惜,至少从《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笔者看不到日本如何要企业家做到打破常规,同时,又可以保持传统。

      毫无疑问,日本制造处于矛盾之中。

 

* 购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说明: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已经有全文中文翻译版,共459页。应行业人士请求,对外进行出售,售价:1.5万元(赠送《2018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阅读指南》)。另外还有2015、2016和2017年版的全文中文翻译版出售。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目录

如有需求,请发送邮件:innobase(#)qq.com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系列: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一:官僚体系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三:非连续创新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四:现场力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五:互联工业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六:自动化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七:模仿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六:自动化

      长期跟踪《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的行业人士,或者阅读了工业4.0研究院翻译的2015、2016和2017年版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大家都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日本制造非常重视自动化。但是,如果大家也阅读了工业4.0创新平台发布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就可能发现日本经产省突然对自动化禁声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笔者介绍了2012年之后,白皮书就不再像以前一样介绍汽车、机械等具体领域,而以专门的报告或计划来介绍,例如,自动化领域就有《日本机器人革命》的报告。

      不过,在每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日本经产省还是会重点介绍一下自动化和机器人的一些情况,但这都是2018年以前的事情了,2018年的白皮书中已经难以找到自动化和机器人的详细介绍。

      工业4.0研究院分析认为,日本制造过去依赖于自动化改造,获得了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较高的质量,日本制造业也一直为之感到自豪。然而,目前已经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期,日本制造提出了“过去的成就成为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并且强调了不要只专注于做好事情(提高生产力),而应该选择更有附加值的颠覆性创新来获得新的经济动力。

日本上野公司新一代线圈自动卷线系统

日本上野公司新一代线圈自动卷线系统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分析了日本上野公司研发新一代线圈自动卷线系统的案例(p136),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日本上野公司是一个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虽然行业特征具有经济规模性,但由于大家通常做法都是把这个业务放到人工成本很低的地方,例如,上野公司在中国和泰国就设有工厂。但是,上野公司也意识到这样的做法不可持续,从2004年起,公司就联合工程制造商致力于设计自动卷线设备的开发,终于在2008年6月基本上实现了部分自动化,从绝缘皮的剥离到软钎料的焊接、前锋剪切、质检等过程都可以自动进行,大大提高了良品率。

      其实,上野公司所在行业属于低端行业,难以投入大量的资本去做研发,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即便日本制造追求自动化,但也不是所有行业都可以做成自动化。

      笔者在几年前为山东公司歌尔股份设计工业4.0转型战略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歌尔股份公司还会故意把一些生产流程截断,让人工来完成相关工作,主要原因是要把该流程做成完全的自动化,投入的费用实在太高,通过人机协作,可以实现经济性。

日本希罗科技公司的检测自动化系统

日本希罗科技公司的检测自动化系统

      无独有偶,《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在p163提到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检测自动化的希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广岛市,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该公司力求实现“24小时365天无人化操作”,其中之一就是要实现零部件检测、设置过程的自动化。

      有趣的是,希罗科技公司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力求把研发的自动化技术和专业知识进行扩散,为其他公司开发自动化生产系统。

      可是,按照工业4.0研究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工业1.0的特征是机械化,工业2.0是自动化,工业3.0是数字化,而工业4.0是智能化。日本引以为傲的自动化仅仅属于工业2.0,这可能让不少行业人士感到吃惊,并且强烈反对。

      需要声明的是,某个阶段的工业化技术特征,只是说明一种代表性的行业选择,不意味着所有行业都应该按照这样的节奏发展。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定义,技术通常要分为高级技术、中级技术和低级技术,例如,服装业就属于低级技术,这意味着采取简单的机械化,是最佳的选择。

      众所周知,青岛红领公司是服装企业,但它力图把一些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服装行业,实现所谓C2M,但似乎并没有看到红领的服装被世人认同,也没有看到其技术被应用到其他行业获得成功。

      笔者认为,自动化作为工业2.0的代表,在某些特定行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不意味着自动化需要在所有行业进行普及,除非不考虑投入成本。目前还处于数字化普及推广应用的阶段,贸然谈智能化或智能制造,无异于拔苗助长,这可能是2018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既不大谈自动化,也不推崇智能制造流派的缘故吧。

 

* 购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说明: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已经有全文中文翻译版,共459页。应行业人士请求,对外进行出售,售价:1.5万元(赠送《2018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阅读指南》)。另外还有2015、2016和2017年版的全文中文翻译版出售。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目录

如有需求,请发送邮件:innobase(#)qq.com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系列: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一:官僚体系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三:非连续创新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四:现场力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五:互联工业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六:自动化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七:模仿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五:互联工业

      在前面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中,笔者已经谈到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日本已经意识到目前全球制造业处于一个非连续创新的阶段,这促使日本经产省思考一个真正可以代表日本制造未来的概念。

      早期日本机械学会提出了工业价值链计划(IVI,Industrial Value Chain Initiative),被默认为日本制造的战略,但在今年的白皮书中,日本经产省否定工业价值链计划是日本战略的提法,而明确“互联工业”(Connected Industries)才是日本制造的未来。

日本内阁总理安倍晋三在CeBIT发言

日本内阁总理安倍晋三在CeBIT发言

      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的p179,日本经产省的专家解释了为什么要把“互联工业”作为日本制造的追求目标,

      “……日本提出其作为目标的一种社会形态‘社会5.0’,但是另外一方面,关于目标产业趋势却一直没有竖起鲜明的旗帜……借参加2017年3月在德国召开的CeBIT机会,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对德国进行了访问。作为日本目标产业趋势,日本向世界喊出了自己的口号:‘互联工业’。”

      据工业4.0研究院专家确认,早在2016年,日本就提出了“互联工业”,但当时并未得到日本经产省重视。即便如此,日本经产省发布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把“互联工业”作为未来产业概念的结论也让工业4.0研究院的专家感到惊讶。

日本经产省描述的“互联工业”理念

日本经产省描述的“互联工业”理念

      在《全球工业4.0研究报告》(2017、2018)中,工业4.0研究院对日本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其中,也提到了日本的机器人革命(RRI,Robot Revolution Initiative)、社会5.0(Society 5.0)、工业价值链计划等,但我们更加关心日本作为一个国家所提出的战略,毫无疑问,2018年日本开始追随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概念了。

      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讲,如果说到“互联工业”这个概念,大家应该想到山东海尔和红领曾经联合提出过“互联网工业”概念,并且还组建了“中国互联网工业联盟”,同时还举办了3年时间的“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2015、2016和2017)。

互联网工业联盟SDE工程改造工业规划

互联网工业联盟SDE工程改造工业规划

      按照中国互联网工业联盟当时的介绍,“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指导,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主办。”不过,目前去寻找联盟的官方网站,已经找不到了。

      考虑到海尔跟日本制造的关联比较大,很难说海尔和红领牵头的“互联网工业”概念没有对日本造成影响,但可惜的是,中国互联网工业联盟目前难以成为国家主流概念。据观察,海尔已经全面转向了工业互联网概念,并成为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重要参与单位。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笔者不打算对我国的互联网工业联盟过多评价。回到日本的“互联工业”,客观的讲,日本跟当时的海尔和红领的想法类似,不太愿意接受来自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概念,希望创造出一个新概念。

日本经产省对“互联工业”的经济分析

日本经产省对“互联工业”的经济分析

      虽然日本经产省对于原有提出的概念(例如机器人革命、工业价值链计划、社会5.0等)进行了调整,开始专注到“互联工业”来,但是,日本仍然希望在概念上与美国工业互联网建立不同的定位,例如,日本制造希望突出“工业”的核心地位。

      历史已经证明,日本并不擅长提出概念。早在2016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日本经产省就自省不擅长提出概念,当时的场景是评价德国工业4.0概念提得好,可惜不是日本提出之类的。

      正如美国工程院上个世纪80年代发布的一份报道中提到,当专家确定有新的思想产生,不足以用传统的概念(例如机械电子)来描述,就应该发明新概念(invent new concept),这样才便于深化思想,推动概念向应用转化。

      日本虽然开始聚焦“互联工业”,在笔者看来,它丧失了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就是搭美国专家的便车。平心而论,目前日本制造业领域的专家,大都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的阴影下,难以实现颠覆性创新。

      据日本制造科学研究中心和日本IMS中心撰写的《日本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总结报告显示,日本当时认为通过IMS计划,日本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专家,而且还擅长做国际交流……可惜,这些专家现在已经上了年纪,而且大部分不甘心智能制造的失败,在2017年还尝试提了一个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的智能制造系统(SMS,Smart Manufacturing Systems,不是IMS)。

      中国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日本制造显然没有以史为鉴,也没有以人为鉴,对于中国制造,是否应该借鉴日本制造在IMS上的失败,同时也应该对“互联工业”提法进行辨析。中国制造业的专家和企业家,应该搞清楚非连续创新的革命性影响,避免中国制造2025陷于日本制造一样的境地。

 

* 购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说明: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已经有全文中文翻译版,共459页。应行业人士请求,对外进行出售,售价:1.5万元(赠送《2018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阅读指南》)。另外还有2015、2016和2017年版的全文中文翻译版出售。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目录

如有需求,请发送邮件:innobase(#)qq.com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系列: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一:官僚体系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三:非连续创新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四:现场力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五:互联工业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六:自动化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七:模仿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四:现场力

      笔者前面三篇《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的读后感,获得了不少对日本制造比较了解的行业人士反馈,他们发来邮件或微信,纷纷谈及他们接触到的日本企业家。其中,包括E-WORKS的黄培总,他提到最近几年做的日本智能制造参观的实际情况,称日本仍然非常关注现场改善为主的智能制造。

      这的确是事实,正如2018年的白皮书p42就明确指出,

      “与《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7)》中所提及和分析的内容相比,如今日本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有较大区别,如何在劳动力短缺进一步加重的情况下维持和提升现场力……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之一。”

日本经产省强化现场力的措施和方法

日本经产省强化现场力的措施和方法

      众所周知,对于要以性价比为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讲,落地和现场管理至关重要。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大量的企业是OEM/ODM,这要求以质量取胜,当然保持足够的价格吸引力非常重要。日本作为外向型经济,为客户提供高质价优的产品,成为重要的竞争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日两国的制造业有同样的状况。据工业4.0研究院调研,国内制造企业经营情况比较好的,大都受益于精益管理,毕竟要在生产现场有竞争力,才可以在同质化产品的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日本经产省提出了“强化现场力”的措施和方法,利用数字化工具、人才培养和工作方式变革等手段成为了日本制造现场力复兴的秘诀。

      不过,这不只是日本制造在做的事情。德国工业4.0也强调人机协作,其中比较强调数字化(例如虚拟现实等)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国内有不少企业在做这个事情,例如,在长三角有不少企业就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只是这种方法见效是长期的,不太受到政府重视。

      这对日本制造业不是问题。制造现场的效率一直被认为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的特点,日本制造企业笃定的坚持现场管理,可谓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中仍然稳中有涨的秘诀。

日本在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提交的测试床

日本在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提交的测试床

      与德国工业4.0对比,日本一直没有提出类似的双领先策略(德国提出了装备制造和市场生态领先的策略),但日本一直坚持装备立国,毕竟日本国内市场并不大,而且还有贸易壁垒等不稳定因素,对外输出装备设备是一个好生意。日本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的装备设备出口,延续2017年的增长态势,特别是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一直被中国制造企业大量采购。当然,日本中小企业众多,它们围绕大型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对外进行贸易,这是它独特的竞争优势。

      因此,日本制造也在实行双领先策略,加强在装备设备提供的优势,以及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对比中国国务院最近发布的针对中小企业的各种支持政策,深感日本和德国两个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常态支持,这也是它们两个国家制造业的优势所在。

      笔者一直很关注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客观的评价,中小企业不仅仅在税收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国家相关智库和研究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公共研究成果(Public Goods),也做得很不够。从各个技术和行业联盟的工作重点来看,大部分被一些大型企业所控制,工作重点也大都放到大型企业所需要的一些工作中,并没有给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内容足够的重视。

      据工业4.0研究院观察,日本大型企业在参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测试床的工作,推出的项目,都比较重视现场力的提升,同时,这些大型企业,还在日本经产省的协调下,把参与国际研发项目获得的经验,形成诸如《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或其他形式的知识产品,提供给所有日本制造企业,包括中小企业。

      本文对现场力的操作方式谈的比较少,主要是国内相关专家比较多,不容笔者置喙,结合到工业4.0研究院的一些研究成果,谈一谈《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一些分析的理解,借此建议中国制造在重视现场力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更新,重点可以放到数字化对现场力的影响方面,这可能是中国制造企业所喜闻乐见的公共知识吧。

 

* 购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说明: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已经有全文中文翻译版,共459页。应行业人士请求,对外进行出售,售价:1.5万元(赠送《2018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阅读指南》)。另外还有2015、2016和2017年版的全文中文翻译版出售。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目录

如有需求,请发送邮件:innobase(#)qq.com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系列: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一:官僚体系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三:非连续创新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四:现场力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五:互联工业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六:自动化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七:模仿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三:非连续创新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自2002年开始,通常每年5、6月份发布,已经进行了17年。为了帮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工业4.0研究院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会对《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进行全文翻译,帮助行业人士更好理解日本制造业的情况。

      不过,在2018年版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我们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其中,日本官僚对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次“非连续创新”的判定,非常引人注目。

日本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结果

日本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结果

      按照日本专家的理解,目前日本纯粹的自动化产品竞争非常激烈,难以形成高的附加值,因此,日本制造业希望自动化与数字化融合的解决方案,获得更高的附加值。相比较而言,美国制造业更容易获得高附加值的市场机会。

      如果以净资产收益率视为附加价值的指标,统计数据显示,在同一时期,日本制造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总是低于欧美企业。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净资产收益率有18.1%,欧洲也有13.4%,而日本只有可怜的8.5%。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认为,持续的低收益率成为了日本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虽然工业4.0研究院没有获得中国净资产收益率的数据,但中国的数据显然没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好,甚至于更让我们警惕的是,中国制造业似乎还没有什么专家关注这种现象。

      显然日本不满足于一直低于美国和欧洲的生产率水平,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日本官僚提出,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应该仅仅追求通过机器人、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灵活应用和工作方式变革达到业务的效率提升和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灵活运用数字技术从而获得新的附加价值。”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净资产收益率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净资产收益率

      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报告的总论中,翻来覆去阐释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日本制造业已经处于一个“非连续创新”的时期,它把这个时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日本以全面质量管理(TQC,Total Quality Control)为代表的“持续改进”(Kaizen)闻名于世,但这种优势已经被“非连续创新”所削弱,而且有可能给日本制造带来万劫不复的后果。

      笔者每年都认真阅读《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实话讲,2015、2016和2017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规中矩,似乎感受不到日本制造业有什么真正的创新,让人有日本制造也不过如此的感觉,完全有理由相信日本制造跟互联网时代的日本选择一样,显然会落后了。

      但2018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给读者以警醒之势,明显感觉日本制造业开始觉醒。在早期跟踪日本制造业的时候,工业4.0研究院明确给日本制造的判定就是会落后于美国,但现在笔者开始有些怀疑日本已经开始逆转其颓势。

      可惜,中国制造业夸大其词的夜郎自大现象比较严重,正如笔者给一批投资基金演讲中所讲,智能制造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大力推行,无果而终……但它吸取了教训,不打算再谈智能制造……可是,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中国制造业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知道其中的难度吗?

      笔者表示怀疑。欢迎行业人士留言探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笔者希望通过对白皮书的思考和解读,引起大家对一些根本问题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制造所面临的挑战。

 

* 购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说明: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已经有全文中文翻译版,共459页。应行业人士请求,对外进行出售,售价:1.5万元(赠送《2018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阅读指南》)。另外还有2015、2016和2017年版的全文中文翻译版出售。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目录

如有需求,请发送邮件:innobase(#)qq.com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系列: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一:官僚体系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三:非连续创新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四:现场力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五:互联工业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六:自动化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七: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