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工业互联网

金融资本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战略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主办、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承办的“金融资本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研讨会”上,本人就“技术 x 资本”的运行规律进行了介绍,并对于AII 投融资协同发展提出了两项建议。

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发言

      一、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的周期论

      自260年以前工业革命发生以来,其科技创新呈现了一种周期性的特征,这也是工业1.0、2.0、3.0和4.0划分的依据。不仅如此,对于金融资本跟技术革命的关系,国务院刘鹤副总理也做了深入的分析。

      虽然一些创新应用被公众称为“技术革命”,但只有当这些技术突破中的每一个都远远超出它所源起的产业或部门的界限,扩散到广泛的领域内。对于工业来讲,“非标”解决方案不是“技术革命”,只有具有通用目的技术(GPT,General-Purpose Technologies)出现,才可以称得上严格意义上的“技术革命”。

金融资本与技术革命的发展规律

      为了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良性持续创新发展,应该重视工业互联网技术革命的规律性,同时也应意识到金融资本的基本特征和决策模式。

      二、工业互联网目前所处的阶段

      用技术成熟度水平(TRL,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的方法来判定,工业互联网目前还处于TRL 4-6的产学研阶段,达不到TRL 7-9产业化阶段,因此,任何企业难以从工业互联网的解决方案中赚到大量的利润。

      目前仍然处于构建范式和模式的阶段,选对技术路径远远比盲目投入要重要。对于工业互联网所代表的网络化趋势来讲,由于试验成本高,单纯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研发,难度非常高,而且会有丧失建立规模经济优势的机会。

      总体来讲,最近3-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毫无悬念会呈现过剩的状态,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割裂将加重,但如果引导得当,各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平参与竞争,这将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的集中度逐步加深,最后剩下不到5家有竞争力的平台是有可能的。

      三、推动AII投融资协同发展的建议

      根据工业4.0研究院针对资本市场强国的主题研究,建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加强技术、人才和资本三者的创新发展。

技术、人才和资本的三大驱动力

      对于技术来讲,主要是企业进行研发投入,联盟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对于人才,可以设立“金融资本与工业互联网培训系列课程”,工业4.0研究院拥有“工业4.0大学”在线培训平台,可以协助了联盟来做相关工作;而对于资本,既可以推动“工业互联网投融资平台”,还可以在重庆进行试点。

      总而言之,中国制造面临新的技术革命,工业互联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一方面加强技术创新方面的协作,另外一方面,加强金融资本的专业化发展和协作,也至关重要,甚至于是全球工业互联网竞争的制胜之道。

金融资本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研讨会畅谈5年后产业格局

      2018年5月9日下午,在重庆市江北嘴金融城3号楼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办公室,举办了“金融资本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研讨会”,该研讨会是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Alliance of Industrial Internet)第七次工作组全会的组成部分,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主办,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承办。

研讨会与会部分企业及机构专家合影

图1 研讨会与会部分企业及机构专家合影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肖荣美主任带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政策法规与投融资工作组成员参观了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办公室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工信部信通院领导带领AII成员参观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

图2 工信部信通院领导带领AII成员参观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

      参与单位有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斯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智能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

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明芬致辞

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明芬致欢迎辞

      在研讨会正式开始之前,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明芬作为承办单位代表对来自联盟的成员表示了欢迎,并对本次研讨会日程进行了简单介绍。

信部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肖荣美主任发言

工信部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肖荣美主任发言

      首先,肖荣美主任作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政策法规与投融资工作组组长,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投融资发展思路》为题介绍了工业互联网投融资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加强工业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工作任务。

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发言

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发言

      作为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的投资单位工业4.0研究院负责人,胡权院长以《金融资本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战略》为题介绍了“技术x 资本”理念。胡权院长提出,只有具有通用目的技术(GPT,General-Purpose Technologies)出现,才可以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技术革命”,目前工业互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应重视金融资本跟工业互联网的协同发展。

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张一平执行董事发言

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张一平执行董事发言

      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张一平执行董事作为第三位发言嘉宾,做了《国投创新先进制造投资理念及实践》的发言,对国投创新的投资理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案例进行了一些剖析。国投创新在2017年底,对业内知名的树根互联公司进行了投资。

重庆斯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万钦发言

重庆斯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万钦发言

      参与主题发言的第四位嘉宾是来自重庆本地的新三板上市公司重庆斯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于万钦介绍了公司上市历程,并对数字化装备制造商所面临的困难做了分析。

华为和智能云科专家参与讨论

华为和智能云科专家参与讨论

航天云网专家参与讨论

航天云网专家参与讨论

      在四位发言嘉宾做完演讲之后,与会企业代表就工业互联网产业和企业对金融资本的要求、资本市场强国的机遇和区域经济体系内的工业互联网等主题进行了讨论。其中,就5年后的工业互联网格局,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华为、航天云网、智能云科等公司代表纷纷谈到了各自的观点,直到会议结束亦言犹未尽。

金融资本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研讨会

      从现代经济及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来讲,除了需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四新),还需要金融资本发挥重要作用。国务院在2017年11月27日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利用金融资本,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Alliance of Industrial Internet)拟成立政策法规与投融资工作组,本次研讨会是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第七次工作组全会的组成部分,主要就“金融资本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主办方: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承办方:翼络工业互联网(重庆)有限公司

      地  点:重庆市江北嘴金融城3号楼T3栋902-1

      时  间:2018年5月9日下午14:00-16:30

      人  数:15-20人

      日  程:

金融资本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研讨会日程

      * 本次研讨会是闭门会议,不对外公开接受报名。如果有合作及采访等需要,请联系:wangmf(#)innobase.cn

关于CPS与Digital Twin的渊源与对比

      一直以来,国内行业人士和专家对CPS和Digital Twin这两个概念,处于一种模糊状态。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区分科学概念和工程概念之间的差别。本文尝试从工业4.0研究院过去几年对CPS的研究及实验情况,做一个阐释。

      按照字面意义,CPS是Cyber-Physical Systems的缩写,通常被翻译为“信息物理系统”;Digital Twin一般被翻译为“数字孪生体”。从CPS和Digital Twin本质含义来讲,两者都是为了描述信息空间与物理世界融合的状态,但两个概念的历史渊源和工程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Helen Gill在CPSWeek/RTAS 2009 Banquet

Helen Gill在CPSWeek/RTAS 2009 Banquet(来自Albert M. K. Cheng的网站)

      就历史渊源来讲,CPS主要是产生于嵌入式系统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美国NSF的科学家颇感传统的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概念无法有效的描述这种更深入的应用,需要“发明”新的概念来阐释这种趋势。当时NSF的主管科学家Helen Gill就结合到与会专家的讨论结果,提出了CPS这个全新的概念。

      国内不少跟踪研究CPS的专家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Helen Gill在提出CPS的时候,明确指出了这个概念属于科学范畴,在工程上可能难以具体应用,但创造科学概念和体系,本来就是NSF的职责……当时,Helen Gill还指出,希望在(2006年之后)未来10-20年能够把CPS这门学科建立完善。

      所幸在2016年,NSF在CPS创建10周年之际,发布了《美国CPS教育规划》,宣告CPS科学体系基本建成。

美国军方的Digital Twin应用模式

      美国制造行业的专家对CPS有较为清醒的认识,那就是CPS偏向一些科学原理的验证,而非工程应用的优化,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真正采用CPS概念去指导工程实践的情况,主要限于一些航天军工领域,这些领域的工程系统的确太复杂,用传统的工程系统实在无法描述清楚。

      但是,美国的科学家没有放弃继续探索更好用概念体系的想法,特别是在美国军方的应用中,由于美国政府(主要是奥巴马政府)对军费削减得比较厉害,而美国军事上的投入却居高不下,这迫使美国军方寻找一种能够降低复杂工程系统建设费用的方法,Digital Twin就这样被选中了。

      与CPS主要以传感器(Sensor)和促动器(Actuator)为主要模块构建的系统不同,Digital Twin创立之初就明确了以数据(Data)和模型(Models)为主要元素构建的MBSE(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Digital Twin显然更适合采用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大数据(Big Data)等新的计算能力。

      最后,关于Digital Twin这个概念的提出,据工业4.0研究院考证,2011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Air Force Research Lab)首次公开提出了这个概念,随之美国国防部大力推动Digital Twin成为系统工程的主要工具方法,一些国防设备供应商(例如GE等)也逐步在工程中引入Digital Twin这个概念,促使Digital Twin成为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现代先进制造中的核心概念。

      关于Digital Twin概念及相关问题,请参考本人撰写的其他文章。

打造未来世界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在个人电脑时代,操作系统成就了微软的霸业,即便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阶段,微软的Windows仍然是个人电脑的掌控者,并延续了30多年的霸主地位。按照同样的逻辑,在未来的工业,也应该有类似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平台出现, 并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全球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对比

      据工业4.0研究院跟踪观察,通用电气是最早正式提出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知名企业,但公开的资料寥寥数语,实际上也没有把所谓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讲清楚,但这已经足以让大家发挥想象了。最近,在西门子投行会议上的发言稿中,也明确提出了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提法。

      由此可见,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已经成为了有理想企业的追求。

      这对工业4.0研究院推动的INNO DIGITAL也不例外。在2016年正式推出INNO DIGITAL之后,就明确提出了“打造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目标。结合到工业4.0研究院CPS研究中心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已经在通用目的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借助INNO DIGITAL,可以把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相关技术应用起来。

      从操作系统的定义来看,可以提供通用目的功能,在一定程度就可以称为操作系统。虽然有一些专家把生产现场的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称为制造业的操作系统,但距离现代理念的操作系统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是MES的个性化特征太严重,至少也应该MOS(Manufacturing Operating System),这才符合现在技术可以达到的水平。

西门子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众所周知,西门子在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中,是有一个MOM(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软件,国内也有一些专家把MOM称为工业级的操作系统,但实际上西门子自己也没有把MOM称为操作系统。

      在2016年底的公开资料上,工业4.0研究院首次发现西门子把MindSphere称为物联网操作系统(IoT Operating System),并且西门子还把数字孪生体(Digital Twin)加入到其整体体系中,算是仓促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通用电气的Predix生态系统

      对于最早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的美国通用电气,其工业互联网战略思路清晰,已经明确把Predix作为支撑其未来数字化战略的基础,在通用电气CEO多次演讲稿中,出现了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Industrial Internet Operating System)的提法,事实上,通用电气的并购或剥离、业务发展以及研发重点,都体现了打造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雄心。

      在工业4.0研究院跟通用电气全球研究中心(GRC,Global Research Center)专家Joe J. Salvo做的小型工业4.0研讨会上,对于如何实现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目标,他简单说了一句,“当然是创新(Of course it is innovation)。”

      我们认同这个看法,真正决定未来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命运的,毫无疑问要看制造企业的选择,有一点是肯定的,将来不太可能每家制造企业都拥有一个类似Windows的操作系统,因为未来工业肯定是工业云系统。

      也许会有几个工业互联网生态,类似苹果的iOS和Google的Android,但也一定也有一些边缘化的操作系统,类似微软的Windows Phone,或者三星公司的Tizen。是否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决定了该平台生态的竞争优势与生命力,当然,也代表了该平台生态可能拥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