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竞争

<< >>

数字孪生体科学、技术和工程

导读:按照工业4.0研究院数字孪生体系列文章编写要求,本文作为第一篇文章,从科学、技术和工程的角度谈一谈数字孪生体,并作为撰写的《数字孪生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第二版)一书的引子。

      作为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的交互体系,数字孪生体(Digital Twin)已经成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的新领域,中美两国的专家对此开展了较多的研究。

      从其本质来看,数字孪生体是一种计算机应用,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科学的定义: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借助计算机技术,现代科学研究已经呈现“计算化”(Computational)特征,例如,人们熟悉的物理学有理论物理、实验物理,现在还有“计算物理”(Computational Physics),如果引入交互技术,那么就是典型的数字孪生体科学。

数字孪生地球

      英伟达利用自身芯片上的优势,正在开展地球科学的研究,它把这个项目称为“数字孪生地球”(Digital Twin Earth),根本原因就是采用了数字孪生体科学的方法,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创造了一条新的道路。

      针对数字孪生体科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了不少研究课题,特别是在探索数字孪生体本质科学意义上的项目,成为美国继续保持科学引领的重点领域,力求支撑国防、工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工业4.0研究院在2023年,正式设立“数字孪生体科学委员会”(DTSB,Digital Twin Science Board),邀请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参与。

      《现代汉语词典》对技术的定义为:人类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

      数字孪生体作为人类经验和知识的载体,可以用来改造世界。由于它为物理世界建立了一个数字空间的对应物,更便于人们去跟物理世界交互,这是数字孪生体技术的价值。

      传统的建模仿真能够对简单的系统进行描述,但对于复杂系统来讲,已有的各种技术遇到了瓶颈,为此,DARPA在2009年提出数字孪生体概念,其基本意图是为了创造一套“体系”(SoS)的技术工具,更好的描述、分析和改造复杂系统或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数字孪生体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在解决体系问题上逐步显露出不可思议的价值。

      对于工程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如下定义: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等,也指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

      数字孪生体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这意味着它在大量的工程领域能发挥作用。

      从数字孪生体在各个行业或领域的工程应用来看,《现代汉语词典》列出的领域都已经包含,土木工程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实现可视化,机械工程的应用已经形成工业数字孪生体子领域,化学工程利用数字孪生体实现人工智能应用,采矿工程引入数字孪生地球技术提升采矿的效率和安全,我国水利工程已经全面推进数字孪生水利计划。

      由于数字孪生体工程范围非常广泛,同时还融入AI/ML和数据科学等先进技术,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的工程方法和应用,美国国防部对此给出了一个新概念:数字工程(Digital Engineering)。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数字孪生体已经从概念转变为完善的技术工程体系,并逐步形成一门专门的科学。

      正如本人在《数字孪生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一书中所写,数字孪生体、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新型技术,将驱动人类社会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

 

《十五五数字孪生体发展规划》正式启动了

      工业4.0研究院自2014年跟踪研究数字孪生体以来,在2019年确定了数字孪生体发展核心目标,发起了全球第一家数字孪生体联盟,持续开展多项工作,力求建立一个良性发展的数字孪生体生态。

      2021年,工业4.0研究院《“十四五”数字孪生体发展规划》,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目标。为了进一步推进数字孪生体产业的发展,近期启动了《十五五数字孪生体发展规划》。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数字孪生体跟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一起,正在塑造未来社会和商业。

十五五数字孪生体发展规划

      数字孪生体是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的交互体系,它是改造物理世界必备的先进技术,随着该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验证与应用,将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该领域。

      正如工业4.0研究院院长胡权在《数字孪生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一书后记展望数字孪生体的未来十年,数字孪生体时代正在来到。

      经过数字孪生体联盟五年多的努力,数字孪生体已经得到中美两国政府的高度认可,并把它跟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列为国家关键技术,成为驱动国家安全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跟美国相比,我国数字孪生体产业发展还不均衡,处于第二梯队,在十五五期间,应把高质量发展放到首位。

      工业4.0研究院针对数字孪生体的发展情况,做了深入的调研分析。

      分析显示,我国在学术、研发、工程、生态和政策等多个维度均有涉足,但总体来讲大而不强。如果以颠覆性创新或通用目的技术的标准判断,我国还处于认识不清的阶段。

      《数字孪生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把各种认知分为三个流派,分别为仿真派、连接派和数据派,这三种力量几乎是各行其是,未能就数字孪生体的基本概念建立共识,这一点跟美国国防部引领的状态不同。

      为了进一步扩大美国在数字孪生体领域的优势,特朗普政府计划发布《国家数字孪生体战略》,这将促进其他国家改变对数字孪生体的定位,形成新一轮的数字孪生体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4.0研究院启动《十五五数字孪生体发展规划》,在完成报告编制之后,提交给国家部委参考决策。

      欢迎数字孪生体联盟各成员参与,具体情况请联系秘书处了解。

 

数字孪生体成为“第二种抵消技术”

      熟悉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Third Offset Strategy)的读者应比较清楚,2014年美国国防部提出该战略的时候,把正在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AI)确定为核心技术,一般称为第一种抵消技术(Offset Technologies)。

      为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2016年10月,美国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该计划迅速引起了全球各国的注意。

      我国在2017年7月8日,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迅速加入了人工智能竞争中去。

美国数字孪生体战略

      近10年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美国虽然在芯片和算法占据领先地位,但我国在应用上独具一格,同时也积极追赶美国在芯片和算法的优势,近期DeepSeek就给美国人工智能领域带去了冲击。

      对于这样的境地,美国早在2018年就明确要开辟第二战场,那就是“数字孪生体”(Digital Twin)。

      数字孪生体是DARPA在2009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主要目的是为体系(SoS,Systems of Systems)建立一套科学工程方法,后来在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共同支持下,数字孪生体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当美国国防部在2018年发布《数字工程战略》的时候,开始提出推动数字孪生体成为第二种抵消技术的想法。

      在本人写的《数字孪生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一书中,对DARPA如何认识数字孪生体有较详细的介绍。

      基于对数字孪生体概念的深刻理解,本人把数字孪生被定义为“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的交互概念和技术”。目前看来,本人给出的定义跟美国政府设立的数字孪生体行动委员会给出的解释类似,都是从颠覆性技术、产业演进和经济发展等多个维度去认识的。

      所谓抵消技术,它是为抵消战略服务的,具备我强敌弱的特征,要么对手无法理解或错误理解,或者我方拥有该技术相关的“互补性要素”(Complementary Items),借助路径依赖的战略逻辑,成为我方拥有非对称优势的前提。

      数字孪生体是一种多学科、多领域、多产业的颠覆性技术,对研究人员有较高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研究数字孪生体的人员既需要理解各种学科相关技术的通用性特征,把它们抽象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GPT,General-Purpose Technologies),又要理解技术如何演变为产业,最终推动国民经济大规模持续增长。

      即便如此,数字孪生体研究人员还要能够持续开展相关工作,这对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能力提出了挑战。

      美国在推进数字孪生体的过程中,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美国空军和DARPA,甚至美国国防部一些官员都难以理解并给出资助。

      从人们熟悉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来看,它在数字孪生体发展的前10年,基本上没有授予多少数字孪生体项目,这种情况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改变。

      按照抵消战略和抵消技术的逻辑,拥有认知偏差的技术,才有机会成为跟对手不同的战略选择。如果大家都选择重视某特定技术,该技术产生出奇制胜的可能性就没有了。

      以20世纪80年代美日先进制造之争为例,当时日本笃信下一代人工智能将改变全球计算机产业的格局,在制造业则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计划;美国依靠其完善的基础研究能力,认为所谓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条件不具备,因此智能制造系统在十年内根本无法实现,转而重视数字工业数据标准的发展。

      认知决定国运。

      对决定大国命运的未来技术,很难通过一群功成名就的院士专家投票表决来确定,让相关交流讨论更透明,或许才能避免类似的状况再发生。

      工业4.0研究院2014年就关注数字孪生体的发展,在过去10年期间,通过身体力行推进我国数字孪生体产业的发展。

      在2016年,工业4.0研究院设立数字孪生体研究中心;2019年发起世界第一家数字孪生体联盟(比美国同名联盟早7个月);2020年出版第一本产业视角的《数字孪生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书籍;2021年成立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探索数字孪生国防体系的发展。

      作为独立的研究机构,工业4.0研究院将继续耕耘数字孪生体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研究和探索,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

 

第七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2025)正式启动了

      作为数字孪生体联盟年度活动,2025年度第七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DTC 2025)近期正式启动。

      在第七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启动会上,主办方工业4.0研究院发布了这次比赛的主题和标志。按照预定计划,参与第七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的团队,将围绕“F-47第六代战斗机”主题,开展相关研究和开发工作。

      工业4.0研究院成立10多年以来,一直秉承颠覆性创新原则,持续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发展,包括数字孪生体、AI/ML和数据科学等。

dtc_2025

      2025年初,美国公布了第六代战斗机F-47,该战斗机来自DARPA的“空中战斗演化”(ACE,Air Combat Evolution),集结了DARPA长期研究的数字孪生体和下一代AI先进技术。

      早在2009年,DARPA为了解决“体系”(SoS,Systems of Systems)的理论问题,提出了数字孪生体的概念,后续在内部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开展了数十个项目,大大推进了数字孪生体研究的深化。

      据工业4.0研究院跟踪,DARPA在开展空中战斗演化的时候,数字孪生体和AI/ML是其关键的先进技术,并成为特朗普政府即将发布的《数字孪生体国家战略》的基础。

      把F-47战斗机作为第七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的主题,体现了与时共进的思路,有助于参赛团队了解世界顶级技术,能够加深对数字孪生体、AI/ML和数据科学等通用目的技术的认识,为迎接数字孪生体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为了帮助参赛团队尽快掌握数字孪生体最新进展,工业4.0研究院将在2025年出版《数字孪生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第二版),同时将由工业4.0大学围绕该主题举办丰富的培训活动。

      针对第七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的举办,工业4.0研究院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有兴趣的参加比赛或参与讨论的人员,可以联系工作人员(零点壹,微信:punkt1)进群。

 

德国工业4.0平台对“工业5.0”的看法

      最近几年,国内行业人士对欧盟一位年轻学者提出的“工业5.0”(Industry 5.0)颇感兴趣,但随即对它跟工业4.0的关系产生了困惑。

      针对这个情况,工业4.0研究院曾经做过相关解释,认为德国在提出工业4.0的时候,定位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后来德国工业4.0平台及相关部门出来做了说明,专门写了一篇联合声明,对比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工业5.0”之间的差别。

industrie_4.0

      为便于工业4.0研究院同事,以及数字孪生体联盟成员了解,特编译如下:

      SAP前首席执行官Henning Kagermann、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前首席执行长Wolfgang Wahlster和联邦教育和研究部部长、后来的国务秘书Wolf Dieter Lukas创造了“工业4.0”(Industrie 4.0)一词,至今已有十多年了。

      自那以后的几年里,始于德国的倡议已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今天,工业4.0是一个代表可能影响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的术语。它指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可以假设当前的工业革命将带来深远的变化,并且需要同样长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典型的软件简写“4.0”既指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强调了软件在这一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这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从一开始就包括技术方面、新的价值创造模式、创造新型产品的能力、可持续性、弹性,特别是最佳整合和支持参与工业4.0解决方案的人类的方法。

      与每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四次工业革命也需要相互促进的措施。这意味着必须首先建立技术基础和国际标准,然后为生产中的工人提供必要的技能和最佳支持。员工的积极参与在这里至关重要。从纯粹的技术角度看待工业4.0是完全错误的。同样,将缩写“4.0”简单地视为版本号并将其替换为“5.0”也是错误的,尽管这仍然是一条漫长但重要且正确的道路。

      事实上,这个错误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最近提出了“工业5.0”一词。除了一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外,该术语的核心通常被定义为“以人为本”,即以最佳方式为工人设计劳动流程,同时为新的生产流程提供最佳支持的目标。虽然内容本身是有效的,但不需要新的术语“工业5.0”来描述它,因为“以人为本”和社会效益从一开始就是工业4.0最重要的目标。

      “工业5.0*”一词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帮助。它不包含任何新内容,并错误地暗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我们的注意力可以转向新的话题。这种不必要的术语可能会导致目前正在实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公司和成熟的国际合作之间的不确定性。

      因此,工业4.0平台和工业4.0研究委员会强烈批评了不必要的术语“工业5.0”的轻率定位。

 

      附:工业4.0平台和工业4.0研究委员会联合申明原文

industrie_4.0_industry_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