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含义

      近期,工业4.0研究院正在开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同时编写《新质生产力白皮书》,帮助数字孪生体联盟成员更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新时代获得新的成长机会。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新词汇,了解它的经济学含义有助于更好释放新质生产力的价值,能够把资源配置到更合适的地方。

      从经济学研究问题的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属于发展经济学领域,它指向的是“经济转型”范畴,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来衡量。

      对技术变化的经济测量方法中,全要素生产率经常被产业政策部门采用,例如,日本经产省就定期测量全要素生产率,以此对标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采用情况,同时利用横向比较结果,来判断是否进入了新的技术创新周期。

      在笔者所著《数字孪生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一书中,就分析了技术创新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周期性变化,并判断当前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周期。

      全球各国都想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会,纷纷启动了相关计划,但效果各自不同。

      如果从2015年开始计算,那么现在已经有近10年时间了,从实际推行新技术的效果来看,美国仍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日本和德国仍然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动力,我国虽有部分产业处于全球前沿,但总体来看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日本经产省的全要素生产率统计数据,中国经济在全球格局转变背景下,传统的工业经济引擎受到较大的影响,新的经济动力还未展现效果。

      因此,我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新质生产力”概念应运而生,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能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技术变化”。

      在经济学家理查德·利普西(Richard Lipsey)等人编写的《经济转型:通用目的技术和长期经济增长》一书中,深入的分析了技术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并指出应采用全要素生产率去检测这种变化,以便调整经济产业政策。

      随着我国各部委及地方政府出台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新质生产力很可能成为一个“万能药”,被所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借用,从而淹没了真正对长期经济增长有用的技术变化。

      利普西在书中对此进行了分析,还专门对比中西方在工业革命到来之际,为什么中国没有获得长期经济增长,而西方国家借此成为了发达国家问题。

      从技术经济范式来看,中国选错了技术,错过了通用目的技术,从而落后于全球性的经济增长。

      不是每一种新技术都可以大幅或长期推动经济增长,这一点需要政策制定者特别注意,如何选择对新质生产力有更大作用的技术,则是我国经济学家应该重点考虑的, 至少应该拿出一套标准来。

      任何实际参与国家经济和产业政策建议或制定的经济学家,都不会否认这一点:全要素生成率的测量将为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和推进保驾护航。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