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管理员

工业4.0研究院成功举办中航工业主题研讨会

      按照工业4.0研究院2021年计划要求,全院近期举办了“中航工业”主题研讨会,重点讨论了该公司“数字航空”和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情况,回答了分析人员关注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到国际领先企业做了对标分析,提升了我院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工业4.0研究院院长胡权在研讨会上做了《中航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分析》的讲座,结合到全球标杆企业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中航工业推进“数字航空”的技术和管理挑战,帮助各分析人员捋清了思路,深化了对“数字孪生+”战略的认识。据官方网站介绍,中航工业公司是在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设有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航空供应链与军贸、专用装备、汽车零部件、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等产业,下辖100余家成员单位、24家上市公司,员工逾45万人。

      第一,全面系统了解中航工业及子公司情况。

      利用开源情报(Open Intelligence)方法,重点查看中航工业官方网站、相关报道和书籍公开的内容。中航工业原副总经理写的两本书对公司介绍比较系统和详细,涉及到集团公司、自控所、沈阳所、一飞院、黎明公司、成飞、光电所、西飞和昌飞等。

      第二,讨论中航工业杨伟提出的“数字航空”。

      2021年4月25日,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杨伟在论坛上作题为《构筑“数字航空”新格局》的经验交流。

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杨伟

      杨伟表示,航空工业党组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全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空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领先创新力,打造新型航空工业体系,加快“航空强国”建设。

      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途径涉及航空工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业务流程,涉及业务域的全面转型升级,核心是:航空产品的数字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与虚拟试验、数字化制造、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全产业链全业务领域数字化贯通、与用户的数字化无缝即时对接等。面向未来航空产品研制要求更高、周期更短,产业链中一般能力社会化配套率将进一步提高,向制造服务型方向转化趋势更明显。

      航空工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再造一个“数字航空”工业,通过“数字航空”承接“数字中国”和“数字央企”的建设要求。集团公司规划了数字航空“1+6+N”总体架构,最终将建成基于“云”架构的集约、高效、敏捷、安全的全新航空工业数字化能力体系,重塑航空工业能力体系,为全面建成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分析中航工业的数字孪生体战略及应用。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中航工业还主要基于DMU在应用数字孪生体,从中航工业撰写的书籍内容来看,主要受达索和西门子的影响非常较大。

     随着中航工业进一步推进“数字航空”新格局的需要,数字孪生体技术的深度引入将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甚至成为“数字航空”的核心竞争力。

     参与本次内部研讨会的人员主要为工业4.0研究院分析团队成员,主要基于公开资料进行讨论,丰富工业4.0案例库,提升行业标杆企业的认识,加强案例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管理和创新的分析与预测,特别是满足数字孪生体联盟成员业务开展需要。

 

电力行业数字孪生体应用交流成功举办

     2021年4月21日,数字孪生体联盟(DTC,Digital Twin Consortium)秘书处邀请部分拥有电力业务的成员企业,共同围绕“电力行业数字孪生体应用”做了交流。北京智高中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微盛鼎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天成易合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技术负责人参与活动。

     按照数字孪生体联盟年度计划,今年将根据成员单位需要,立足数字孪生体技术应用,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

电网行业数字孪生体应用

      电力行业是成员单位较为关注的领域,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胡权在《数字孪生体》一书中专门用了“数字孪生能源”一章对此进行阐述,认为数字孪生电网等是较为典型的应用。

     近期胡权理事长应邀为国家电网、国电投和中国华能等知名能源企业提供了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和咨询服务,结合到相关内容,为与会人员做了相关介绍。

     参与电力行业数字孪生体应用交流的还有国家电网相关领导,以及北京华清智汇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他们介绍了数字孪生电网的一些需求,希望跟数字孪生体联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和推进数字孪生电网相关应用。

     大家围绕电力领域数字孪生体应用,各自展示了相关应用,并针对电力行业数字孪生体应用的难点和痛点,做了深入的探讨。胡权表示,数字孪生体联盟将组织成员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力求在年底之前,撰写《电力行业数字孪生体应用白皮书》。欢迎成员单位参与相关工作,共同推动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孪生体应用发展。

 

第二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特别奖正式揭晓

      按照数字孪生体挑战赛计划,近期经专家组评审,两个项目团队获得第二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特别奖,分别为“基于Cesium的数字孪生城市示范平台”(CDTPP,Cesium-based Digital Twin Pilot Platform)和“智能杆数字孪生体”(SPDT,Smart Pole Digital Twin)。

      2020年8月14日,数字孪生体联盟发布《关于第二届(2020)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的通知》,公布了柴油机共轨燃油系统、智能杆数字孪生体平台和无线频谱数字孪生化三大赛题。

      跟传统的考题式比赛不同,数字孪生体挑战赛只设定目标,参赛团队自行设计解决方案,完成项目效果最好的团队胜出。项目成果以开源项目方式发布在开源工业互联网平台(openii.cn)上。

第二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

      据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胡权介绍,数字孪生体挑战赛借鉴DARPA挑战赛模式,相关项目来自实际客户需求,例如,第一个挑战赛项目来自某发动机厂商的需求,第二个挑战赛题目来自数字孪生城市实验室,该实验室得到了中国自动化学会、深圳工业总会和深圳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支持,第三个项目来自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

      为了保证数字孪生体挑战赛按照自然年度开展,相关项目有可能当季无法获得成果,因此,每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只宣布获得成果的获胜团队。

      参与第二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的十几只团队针对以上三个项目提交了方案,并在IOT 3000开源项目基础上做增量开发,最终两只团队完成了相关开发工作。

      由于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的模式较为创新,不少参赛团队还不适应其规则,特别是要求开发成果以开源项目公开给数字孪生体联盟成员,这导致最终成功提交代码的团队并不多。考虑到实际情况,最终聚焦到智能杆数字孪生化项目遴选了获胜团队。

      第二届数字孪生体挑战赛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在已有的两届挑战赛举办基础上,2021年将吸取经验,计划在3月份宣布相关赛题,并跟合作单位共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团队参与。结合到数字孪生体联盟近期设立的“D加速器”(Disruptive Accelerator),加大对参赛团队的天使和风险投资支持力度。

 

数字孪生体联盟2020年度会议成功举办

      2020年12月30日,数字孪生体联盟(DTC,Digital Twin Consortium)在国投金融大厦召开了“2020年度会议暨《数字孪生体报告》发布会”,来自20多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齐聚一堂,共商2021年发展大计。

      这是数字孪生体联盟进入第三个年头之前的一次盛会,由工业4.0研究院和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并得到了十多家联盟成员单位支持。

      国投招商公司研究部负责人宋洪军向参会人员作了欢迎致辞,回顾了数字孪生体联盟一年来跟国投招商的协作越来越深入,展望2021年将更加深入建立合作,包括数字孪生体联盟正在推进的“D加速器”(Disruptive Accelerator)等。

数字孪生体联盟2020年度会议

      在年度会议的分享环节,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胡权分享了《数字孪生体的本质》,为与会人员深入浅出讲解了数字孪生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启发大家进一步思考数字孪生体的价值。

      随后能链集团执行总裁、数字孪生体联盟青年专家王石峰做了《智能汽车的数字孪生体应用》,数字孪生体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继业和北京视翼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总监周泽平分别分享了《打造数字孪生体开源社区》和《基于Blender的智能杆设计》。

      在《数字孪生体报告(2021)》发布仪式上,数字孪生体联盟秘书长王明芬作为编委会主任,介绍了报告编写的初衷,并精选了报告内容作了介绍。

数字孪生体联盟2020年度会议

      王明芬指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期间,数字孪生体联盟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提出的“数字孪生创新计划”,通过数字孪生体开源社区的建设,突破数字化转型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数字孪生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4.0研究院自2016年开始,每年都发布《全球工业4.0研究报告》,已经开展了四年时间,随着研究重点聚焦到“数字孪生体“,工业4.0研究院从2020年开始,将以《数字孪生体报告》(Digital Twin Report)发布年度报告。

      《数字孪生体报告(2021)》介绍了全球数字孪生体产业竞争格局、数字孪生体的关键核心技术、基于开源的数字孪生创新生态、通过“D加速器”打造新赛道和数字孪生体联盟10大案例精选。

数字孪生体联盟2020年度会议

      数字孪生体联盟10大案例精选来自成员单位的实践,在2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交的案例中,精选了上海宽带网络与虚拟孪生创新中心、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德国EPLAN公司、北京视翼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拓四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鸣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北京达美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孪生体解决方案。

      通过从数字孪生体联盟成员单位精选案例,可以展现最新创新成果。按照计划,这些案例将上报相关部委,分享给其他相关协会及联盟,并给相关客户推荐这些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第一个数字孪生体行业组织,数字孪生体联盟将以颠覆性创新为己任。以系统深入的专业研究为基础,帮助联盟成员掌握数字孪生体产业发展规律,专注数字孪生体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会通过的决议,2021年将围绕“数字孪生体案例库”建设,延续过去“工业4.0案例库”建设经验,收集整理全球各国(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等为主)案例,实地调研国内企业在数字孪生体领域的探索实践,编辑发布典型案例。

      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表示,“在2021年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对支持工业4.0研究院和数字孪生体联盟工作的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自动化学会、深圳工业总会和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表示感谢,多谢数字孪生体联盟成员单位的陪伴。”

      2021年数字孪生体联盟将更加精彩。

 

数字孪生体概念和术语体系(实施稿)

      2020年11月26日,数字孪生体联盟发布了《数字孪生体概念和术语体系(征求意见稿)》(Digital Twin – Concept System and Terminology System)。

      数字孪生体联盟成员和行业人士积极提出意见,标准工作组根据研讨结果,采纳了部分意见。近期数字孪生体联盟正式发布《数字孪生体概念和术语体系(实施稿)》,欢迎企事业单位采用。

      按照数字孪生体联盟标准工作组计划,接下来将继续研制数字孪生体平台和应用标准,重点基于IOT 3000开源项目进行研制。欢迎各界人士交流探讨,并参与到数字孪生体标准研制中来。

以下为标准文本全文:

数字孪生体概念和术语体系

Digital Twin – Concept System and Terminology System

      2020 – 11 – 26发布

      2020 – 12 – 26实施

 前  言

      本标准依据国标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数字孪生体联盟(DTC,Digital Twin Consortium)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翼络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海波、胡权、刘继业

      相关意见请发送邮件:INNOBASE@QQ.COM

引  言

      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数字孪生体技术和应用正在引发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数字孪生体技术为跨领域、跨层级、跨尺度的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以更少的能量,以信息换能量的方式来消除不确定性,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

      作为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业界对数字孪生体概念的内涵外延理解不一,相关定义众多,一定程度影响了数字孪生体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数字孪生体联盟牵头提出本标准的目的是通过标准化来做数字孪生体相关的概念协调和术语统一工作。

      为保持本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使用者在采标过程中,请及时将对本标准的意见及建议函告数字孪生体联盟秘书处或编制单位,以便修订时采用。

数字孪生体概念和术语体系正文

      1 范围

      本标准建立了数字孪生体相关的概念体系,进而推演和规定了数字孪生体的相关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数字孪生体在人类文明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各种应用场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0001.1-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术语

      ISO 10241-1 标准中的术语条目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示例(Terminological entries in standard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examples of presentation)

      GB/T 15237.1-2000 术语工作 词汇 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

      ISO 1087 术语工作和术语科学(Terminology work and terminology science – Vocabulary)

      GB/T 19100-2003 术语工作 概念体系的建立

      GB/T 10112-2019 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

      ISO 704 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Terminology work – Principles and methods)

      GB/T 16785-1997 术语工作 概念与术语的协调

      ISO 860 术语工作 概念与术语的协调(Terminology work – Harmonization of concepts and terms)

      3 原则和方法

      3.1 概念体系

      概念体系是建立术语体系的基础。现有术语的分析、定义和新术语的确立都应在概念体系的指导下进行。本标准概念体系的建立采用GB/T 19100-2003提供的原则和方法。

      3.2 术语体系

      本标准按照GB/T 15237.1-2000、GB/T 20001.1-2001和ISO 1087、ISO 10241-1的原则和方法对术语词条进行组织和处理。本标准的术语体系主要由一系列词条组成,包括编号、首选术语、英文对应词和对术语的定义。

      本标准按照GB/T 10112-2019和ISO 704提供的原则和方法对术语进行定义。术语定义优先选择相关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等规范性文件现有术语定义。部分词条还包括广泛认可的同义词(许用术语)、示例和注释,以便于理解概念和与其他领域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

      3.3 概念和术语的协调

      本标准未来的修订版本将按照GB/T 16785-1997和ISO 860提供的原则和方法,对数字孪生体与其他相关概念,如资产管理壳(Administration Asset Shell)等,进行概念和术语的协调。

      4 概念体系

      数字孪生体的概念体系如图1所示。根据数字孪生体和数字孪生系统的逻辑结构,本标准将数字孪生体的概念和术语体系分成以下四个大类:数字孪生体相关、数字线程相关、实体相关和分类框架相关。

数字孪生体的概念体系

图1 数字孪生体的概念体系

      5 术语和定义

      5.1 数字孪生体相关术语

      5.1.1 数字孪生体 digital twin

      数字孪生体 digital twin entity

      其服务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价值的数字资产;通过算法引擎实现现有或将有的所关注实体的一个或多个视角的数字模型的表征和执行,分析处理来自所关注实体的测量数据,感知、诊断或预测所关注实体的状态,实现与所关注实体的状态同步,并产生优化所关注实体行为的控制信息。

      注:数字孪生体通常是组织的数字资产。数字资产是以数字实体形式存在的认知资产。

      5.1.2 数字孪生化 digital twinning

      数字孪生 digital twinning

      为物理实体、数字实体、物理虚拟混合实体等可以有数字模型的实体或实体组合建立数字模型的过程。

      5.1.3 同步性 synchronism

      数字孪生体按照适当的速率实现与对应的所关注实体的状态同步的性质。

      注:同步性是数字孪生体的本质特征。

      5.1.4 数字孪生类型体 digital twin type (entity)

      对应的所关注实体属于抽象实体的数字孪生体。

      5.1.5 数字孪生实例体 digital twin instance (entity)

      与现有所关注实体单个实例对应的数字孪生体。

      注:数字孪生实例体既可以依附于数字孪生类型体存在,也可以独立存在。

      5.1.6 数字孪生聚合体 digital twin aggregate (entity)

      所关注实体所对应的数字孪生实例体的组合。

      注:数字孪生聚合体可以共享数据和信息,形成所关注实体全面的数字化表征和执行,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了每个数字孪生实例体表达现实的能力,可用于所关注实体的状态预测和机器学习。

      5.1.7 算法引擎 algorithm engine

      实现数字孪生体的数字模型的数字化表征和执行,以及数字孪生体与所关注实体状态同步的软件工具和平台。

      注:算法引擎可以分为数据驱动、基于模型和机器学习三类。

      5.1.8 数字孪生系统 digital twin system

      为改进利益相关方在其所关注实体的生命周期内的决策,由所关注实体、与之对应的数字模型、保证数字模型之间通信的数字线程,以及实现数字模型和所关注实体之间通信的测量、控制、安保等子系统,外围的由软件和超系统数字孪生体等数字实体与相关组织形成的用户域,一起构成的人工物理系统和物理虚拟混合实体。

      注1:数字孪生系统的应用场景可根据实际需要,按5.4.1节中的图2进行实例化和展开定义。

      注2:超系统数字孪生体是指其他系统或环境中的数字孪生体。

      5.1.9 数字孪生化对象 digital twinning target

      物理实体、数字实体、物理虚拟混合实体或这些实体的组合等可以有数字模型的实体。

      注:数字孪生体是数字孪生化对象进行数字孪生化的结果。在数字孪生系统中,数字孪生体所对应的实体或实体组合是数字孪生化对象。

      示例:通信网络、智能电网、城市。

      5.2 数字线程相关术语

      5.2.1 模型 model

      实体或实体集合的抽象表示,能够在感兴趣的条件或情况下描绘、理解或预测该实体或实体集合的属性。

      注1:模型可以使用基于数学、科学原理和概念的形式化抽象。模型可以由已建立的元模型产生。元模型通常用于开发准确、完整、一致和可理解的模型。

      注2:模型可用于构造或表达实体架构。模型可分为描述模型和分析模型。视具体情况,模型可以是架构模型、架构实体模型、概念模型或参考模型。模型的视角可根据实际需要,按5.4.1节中的图2进行实例化和展开定义。

      5.2.2 数字模型 digital model

      实体或实体集合的、以数字实体形式存在的模型。

      注:数字模型的视角可根据实际需要,按5.4.1节中的图2进行实例化和展开定义。

      5.2.3 数字线程 digital thread

      一种可扩展、可配置和组件化的通信框架,基于该框架可以促进数字空间内的各种数据-信息-知识系统间权威性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受控互操作和融合,可以构建覆盖所关注实体的生命周期阶段若干阶段或价值链若干环节的跨时间尺度或空间尺度数字模型的集成视图,进而以统一模型驱动所关注实体的生命周期活动,为决策者和各利益相关方提供支持。

      注:数字线程的目标是要在所关注实体的生命周期内实现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利益相关方或数字实体。

      5.2.4 时间数字线程 temporal digital thread

      按时间尺度跨越所关注实体多个生命周期阶段的数字线程。

      示例:实现飞机设计、制造、综保阶段模型数据互操作和融合的数字线程。

      5.2.5 空间数字线程 spatial digital thread

      按空间尺度跨越所关注实体多个系统层次或物质尺度的数字线程。

      示例:实现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慧社区模型数据互操作和融合的数字线程。

      5.2.6 领域数字线程 domain digital thread

      按系统目的跨越所关注实体多个行业或学科的数字线程。

      示例:实现地理信息、建筑信息、城市信息三类模型数据互操作和融合的数字线程。

      5.2.7 互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

      两个或多个实体可以交换信息并使用已交换的信息的程度。

      5.2.8 融合 consolidation

      基于标准将来自于异构系统的模型数据,合并形成统一的、有语义、可操作的模型信息。

      5.2.9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

      一种形式化的系统建模应用,是系统工程应用的新范式;为应对基于文档的传统系统工程工作模式在复杂产品和系统研发时面临的挑战,以逻辑连贯一致的多视图系统架构描述为桥梁,实现系统跨领域模型的可追踪、可验证和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动态关联,进而驱动贯穿于系统生存周期内的、从体系到系统组件各个层级内的系统工程过程、活动和任务。

      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是构建数字线程的使能技术和起点。

      5.3 实体相关术语

      5.3.1 实体 entity

      感知、已知或推断具有其可区分的存在的事物。

      示例:对象、事件,黑洞、反物质、暗物质、弦理论、神。

      注:实体根据其不同属性有多种分类方式,如物理实体、虚拟实体、物理虚拟混合实体,抽象实体、具体实体,物质、能量、信息,系统、过程,人工物理实体、自然实体、组织,资产、非资产,生物(有生命实体)、非生物(无生命实体),主体、客体,等等。

      5.3.2 数字实体 digital entity

      由数码化或数字化手段或设备产生的,以比特形式存在的虚拟实体。

      注1:数字实体可以存在于计算机等IT系统中,可以作为云服务或作为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存在,也可以作为网络元素或作为IoT网关存在。

      示例:数字货币、数字签名、数码照片、慕课、数字孪生体。

      5.3.3 抽象实体 abstract entity

      通过从特定实体中提取共有特征而形成的一般实体。

      注:未经抽象(提取共有特征)的实体是具体实体。

      示例:模型、理论、艺术作品。

      5.3.4 系统 system

      (a) 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实体。

      (b) 具有某种预先确定属性的关系的任一实体;具有某种预先确定关系的属性的任一实体。

      注:定义(a)和定义(b)等价。

      5.3.5 过程 process

      (a) 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这些活动对输入进行处理转化,以交付预期结果。

      (b) 持续的现象或以一系列状态逐渐变化为特征的现象。

      注:定义(a)用于描述人为过程;定义(b)用于描述自然过程。

      示例:日食、地震、增材制造工艺、机器学习、数字化转型。

      5.3.6 人工物理实体 man-made physical entity

      由组织出于一定目的改造自然实体后产生的物理实体。

      示例:城市、食品、电网中的电流、制造工艺。

      5.3.7 资产 asset

      对组织有潜在价值或实际价值的实体。

      注:价值可以是有形的或无形的。资产有多种分类方式。

      5.3.8 认知资产 cognitive asset

      组织或人工物理实体在运营或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无形资产。

      注: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都属于认知资产。

      5.3.9 数据 data, pl

      (a) 关于实体的事实。

      (b) 以适合于通信、解释或处理的形式化方式对信息进行可重新解释的表示。

      注1:数据通常采用定性变量或定量变量值的集合的形式。

      (c) 分配给基本测度、派生测度或指标的值的集合。

      注2:定义(b)和定义(c)等价。

      5.3.10 信息 information

      (a) 实体所呈现(所表述)的过程状态及其变化方式。

      (b) 认识主体所表述的实体过程状态及其变化的形式、含义和价值。

      (c) 经过处理、组织和关联以产生意义的数据。

      注:定义(a)是信息的本体论定义;定义(b)是信息的认识论定义。定义(b)和定义(c)等价。认识主体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或一定智能的物理虚拟混合实体。

      5.3.11 知识 knowledge

      (a) 被维护、处理和解释的信息。

      (b) 认识主体所表述的实体过程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注:定义(a)和定义(b)等价。认识主体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或一定智能的物理虚拟混合实体。

      5.4 分类框架相关术语

      5.4.1 尺度 scale

      与实体属性映射的一组有序的连续或离散值或一组类目。

      注:本标准利用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目的-手段关系(反映为系统目的、行业领域、质量特性、需求指标的展开)三个维度的尺度建立对实体及其数字模型的视角和数字孪生体的应用场景的分类框架(图2)。

按时间、空间和目的-手段关系构建的三维分类框架

图2 按时间、空间和目的-手段关系构建的三维分类框架

      5.4.2 时间尺度 temporal scale

      对实体的生命周期的度量。

      注:这种度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体生命周期长度的数量级,如秒、小时、星期、年等,或微观、介观、宏观、宇观等;二是生命周期阶段列表。

      5.4.3 生命周期 life cycle

      生存周期 life cycle

      实体从产生或概念构思到消亡或退役报废的演变过程。

      示例:产品生命周期、系统生存周期、软件生存周期。

      注:在PLM领域多用生命周期的说法;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领域多用生存周期的说法。

      5.4.4 生命周期阶段 life cycle stage

      生存期阶段 life cycle stage

      实体生命周期中的时间段,与实体的描述或实现的状态相关。

      注:生命周期阶段涉及实体生命周期中的重大进展和里程碑成就。生命周期阶段可以重叠。

      5.4.5 空间尺度 spatial scale

      对实体的空间范围和系统复杂程度的度量。

      注1:这种度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体所在的系统层次,如系统元素、子系统、系统、体系;二是实体所占空间尺寸的数量级,也称物质尺度,如原子尺度、分子尺度、生物尺度、地球尺度、宇宙尺度,或微观、介观、宏观、遥观、宇观。物质尺度可以继续细分,如分子尺度包括单原子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生物/非生物大分子、超分子;生物尺度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同于系统层次中的子系统)、生物个体。

      注2:体系一词在中文中和在本标准中都是多义词。本标准和GB/T 19100-2003中的概念体系,是指概念系统,即体系等同于系统;本标准系统层次中的体系,等同于一系列系统工程标准(ISO/IEC/IEEE 15288/21839/21840/21841)中的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这是一类特殊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数字孪生体技术白皮书(2019),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9

      [2] 全球工业4.0研究报告(2020),工业4.0研究院,2019

      [3] 数字孪生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胡权,2020

      [4] 数字孪生体报告(2021),工业4.0研究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