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客户不相信数字孪生体?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从事数字孪生体的行业人士告诉我,客户现在听到数字孪生体应用,都表示不需要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了解“锚定效应”的读者应该清楚,由于国内99%讲的数字孪生体都来自传统仿真、建模或GIS,跟DARPA提出的数字孪生体几乎没有关系。

      虽然客户对数字孪生体很感兴趣,但他们选择了这批99%的供应商或专家,这意味着他们被“锚定效应”影响了。

      本人在《数字孪生体》一书中,为了便于大家认识这样的状况,专门对仿真、连接和数据三种认识做了划分和介绍,其目的也是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

      然而,国内99%的客户希望通过实施数字孪生体工程,在一两年就见到效果,当前数字孪生体产业毫无疑问没有这样的供应能力,失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数字孪生体是一个演进的技术,不是一个颠覆性技术,那么这些应用会产生满意的结果,但数字孪生体一开始就是一种颠覆性技术,这一点DARPA讲得非常清楚,只是国内不少“专家”不认同这样的看法。

      美国国防部把数字孪生体看着一种新科学,并邀请数十位顶级科学家开展“数字孪生体科学”研究,希望建立一个新科学种类。

      国内行业人士把数字孪生体看成一个多学科的综合,寄希望各自为政把它搞清楚,然后在行业中进行应用,这样的方法是否有效,还需要观察。

      在不少行业人士心中,数字孪生体一直是一个迷,他们对它又爱又恨,爱的是其通用目的技术的潜力,恨的是在自己从事的领域还看不到价值。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智慧城市、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军事国防、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电力能源、水利工程等领域,已经有不少行业人士在耕耘。

      中国在过去40年养成的借鉴和模仿习惯,在数字孪生体领域遇到了困难。

      数字孪生体是一门新学科,最早提出的美国也在不断研究和发展它,麻烦的是主要推动力量是美国国防部,中国人(包括华人)被隔离在外,一些希望引入先进技术的人士劳而无功,这是一些归国人士也难以破解困局的原因。

      国内客户对待数字孪生体的态度,跟引入西方国家成熟技术类似,都希望到达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使得不少号称专注数字孪生体的企业犯了难。

      从具体实践来看,这些企业似乎采取了一种巧妙方法,那就是把传统的仿真、BIM、大数据以及GIS等应用,通过市场文案进行改造,最终给了一个似乎双方都满足的说法。

      然而,这也埋下了“认知锚定”的种子,后续的不满聚集起来,最终导致了客户不相信数字孪生体的结果。

      破解这样的困境,还是需要在数字孪生体理论上继续突破,加上找到好的客户,共同创造一个数字孪生体产业。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