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工业4.0时代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四:现场力

      笔者前面三篇《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的读后感,获得了不少对日本制造比较了解的行业人士反馈,他们发来邮件或微信,纷纷谈及他们接触到的日本企业家。其中,包括E-WORKS的黄培总,他提到最近几年做的日本智能制造参观的实际情况,称日本仍然非常关注现场改善为主的智能制造。

      这的确是事实,正如2018年的白皮书p42就明确指出,

      “与《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7)》中所提及和分析的内容相比,如今日本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有较大区别,如何在劳动力短缺进一步加重的情况下维持和提升现场力……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之一。”

日本经产省强化现场力的措施和方法

日本经产省强化现场力的措施和方法

      众所周知,对于要以性价比为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讲,落地和现场管理至关重要。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大量的企业是OEM/ODM,这要求以质量取胜,当然保持足够的价格吸引力非常重要。日本作为外向型经济,为客户提供高质价优的产品,成为重要的竞争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日两国的制造业有同样的状况。据工业4.0研究院调研,国内制造企业经营情况比较好的,大都受益于精益管理,毕竟要在生产现场有竞争力,才可以在同质化产品的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日本经产省提出了“强化现场力”的措施和方法,利用数字化工具、人才培养和工作方式变革等手段成为了日本制造现场力复兴的秘诀。

      不过,这不只是日本制造在做的事情。德国工业4.0也强调人机协作,其中比较强调数字化(例如虚拟现实等)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国内有不少企业在做这个事情,例如,在长三角有不少企业就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只是这种方法见效是长期的,不太受到政府重视。

      这对日本制造业不是问题。制造现场的效率一直被认为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的特点,日本制造企业笃定的坚持现场管理,可谓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中仍然稳中有涨的秘诀。

日本在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提交的测试床

日本在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提交的测试床

      与德国工业4.0对比,日本一直没有提出类似的双领先策略(德国提出了装备制造和市场生态领先的策略),但日本一直坚持装备立国,毕竟日本国内市场并不大,而且还有贸易壁垒等不稳定因素,对外输出装备设备是一个好生意。日本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的装备设备出口,延续2017年的增长态势,特别是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一直被中国制造企业大量采购。当然,日本中小企业众多,它们围绕大型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对外进行贸易,这是它独特的竞争优势。

      因此,日本制造也在实行双领先策略,加强在装备设备提供的优势,以及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对比中国国务院最近发布的针对中小企业的各种支持政策,深感日本和德国两个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常态支持,这也是它们两个国家制造业的优势所在。

      笔者一直很关注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客观的评价,中小企业不仅仅在税收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国家相关智库和研究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公共研究成果(Public Goods),也做得很不够。从各个技术和行业联盟的工作重点来看,大部分被一些大型企业所控制,工作重点也大都放到大型企业所需要的一些工作中,并没有给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内容足够的重视。

      据工业4.0研究院观察,日本大型企业在参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测试床的工作,推出的项目,都比较重视现场力的提升,同时,这些大型企业,还在日本经产省的协调下,把参与国际研发项目获得的经验,形成诸如《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或其他形式的知识产品,提供给所有日本制造企业,包括中小企业。

      本文对现场力的操作方式谈的比较少,主要是国内相关专家比较多,不容笔者置喙,结合到工业4.0研究院的一些研究成果,谈一谈《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一些分析的理解,借此建议中国制造在重视现场力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更新,重点可以放到数字化对现场力的影响方面,这可能是中国制造企业所喜闻乐见的公共知识吧。

 

* 购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说明: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已经有全文中文翻译版,共459页。应行业人士请求,对外进行出售,售价:1.5万元(赠送《2018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阅读指南》)。另外还有2015、2016和2017年版的全文中文翻译版出售。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目录

如有需求,请发送邮件:innobase(#)qq.com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系列: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一:官僚体系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三:非连续创新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四:现场力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五:互联工业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六:自动化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七:模仿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三:非连续创新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自2002年开始,通常每年5、6月份发布,已经进行了17年。为了帮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工业4.0研究院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会对《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进行全文翻译,帮助行业人士更好理解日本制造业的情况。

      不过,在2018年版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我们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其中,日本官僚对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次“非连续创新”的判定,非常引人注目。

日本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结果

日本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结果

      按照日本专家的理解,目前日本纯粹的自动化产品竞争非常激烈,难以形成高的附加值,因此,日本制造业希望自动化与数字化融合的解决方案,获得更高的附加值。相比较而言,美国制造业更容易获得高附加值的市场机会。

      如果以净资产收益率视为附加价值的指标,统计数据显示,在同一时期,日本制造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总是低于欧美企业。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净资产收益率有18.1%,欧洲也有13.4%,而日本只有可怜的8.5%。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认为,持续的低收益率成为了日本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虽然工业4.0研究院没有获得中国净资产收益率的数据,但中国的数据显然没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好,甚至于更让我们警惕的是,中国制造业似乎还没有什么专家关注这种现象。

      显然日本不满足于一直低于美国和欧洲的生产率水平,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日本官僚提出,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应该仅仅追求通过机器人、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灵活应用和工作方式变革达到业务的效率提升和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灵活运用数字技术从而获得新的附加价值。”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净资产收益率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净资产收益率

      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报告的总论中,翻来覆去阐释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日本制造业已经处于一个“非连续创新”的时期,它把这个时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日本以全面质量管理(TQC,Total Quality Control)为代表的“持续改进”(Kaizen)闻名于世,但这种优势已经被“非连续创新”所削弱,而且有可能给日本制造带来万劫不复的后果。

      笔者每年都认真阅读《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实话讲,2015、2016和2017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规中矩,似乎感受不到日本制造业有什么真正的创新,让人有日本制造也不过如此的感觉,完全有理由相信日本制造跟互联网时代的日本选择一样,显然会落后了。

      但2018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给读者以警醒之势,明显感觉日本制造业开始觉醒。在早期跟踪日本制造业的时候,工业4.0研究院明确给日本制造的判定就是会落后于美国,但现在笔者开始有些怀疑日本已经开始逆转其颓势。

      可惜,中国制造业夸大其词的夜郎自大现象比较严重,正如笔者给一批投资基金演讲中所讲,智能制造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大力推行,无果而终……但它吸取了教训,不打算再谈智能制造……可是,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中国制造业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知道其中的难度吗?

      笔者表示怀疑。欢迎行业人士留言探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笔者希望通过对白皮书的思考和解读,引起大家对一些根本问题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制造所面临的挑战。

 

* 购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说明: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已经有全文中文翻译版,共459页。应行业人士请求,对外进行出售,售价:1.5万元(赠送《2018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阅读指南》)。另外还有2015、2016和2017年版的全文中文翻译版出售。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目录

如有需求,请发送邮件:innobase(#)qq.com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系列: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一:官僚体系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三:非连续创新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四:现场力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五:互联工业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六:自动化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七:模仿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

      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一:官僚体系,本人对撰写《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的经济产业省进行了介绍,获得了行业人士不少反馈。按照工业4.0研究院常规的研究方法,在读后感之二,我们对《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的来龙去脉进行介绍。

      追根溯源,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日本已经感受到其竞争优势被美国削弱非常大,日本希望通过强化制造业基础技术的研发,从而找回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

维基百科对制造业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的介绍

维基百科对制造业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的介绍

      于是,日本的官僚体系精心撰写了《制造业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在1999年3月对外公布,并于当年6月18日正式实施。据工业4.0研究院翻译部介绍,基本法对制造基础技术的价值做了高度评价,特别强调了制造技术对就业、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本制造业的担忧。

      回顾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跟美国之间的贸易战已经尘埃落地,之后日本进入了失落的30年。

      读后感之一谈到了1989年日本就发起了国际研究项目,名为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虽然日本希望对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表示友好,但期间遭受了美国商务部(DoC,Department of Commerce)的质疑,并通知日本不得直接跟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直接联系推广IMS(可以参考美国学者对此的研究论文)。

      为此,美国商务部经过研究,指定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作为协调国外技术合作的牵头单位,确定了美国国际研究项目的合作基本模式。

      大家可能关注到,德国工业4.0与美国的合作,也是在NIST牵头的体制内开展的。

      根据日本1999年发布的《制造业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 》第8款的要求,日本政府自 2002 年以来每年以报告书的形式向国会报告振兴制造业的相关对策措施。

日本三大部门共同撰写《日本制造业白皮书》

日本三大部门共同撰写《日本制造业白皮书》

      按照基本法的安排,撰写该报告的任务交给了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科学省,这三个机构类似中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经济产业省一直负责日本产业政策的制定,因此,《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核心部分包括最新制造技术的判定与预测,当然也会提出让国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从工业4.0研究院跟踪的情况来看,日本自2002年到2018年,一共发布了17份年度报告。按照计划,《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都是每年5、6月份发布,只有2011年例外,因为当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影响了白皮书的发布,实际发布推迟到10月份。

      历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日本制造业的现状和主要课题,第二部分描述日本过去一年期间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措施。2011年及之前的白皮书都有专门章节谈到日本制造的汽车、半导体、航空和钢铁等行业发展的课题,但后来因为有了专门的规划,2012年之后就取消了这部分内容。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发布的目的。实事求是的讲,日本通过一年一度的白皮书发布,让日本制造业的人员可以了解全球和日本制造业的情况,便于指导全国的制造业研发和市场拓展,这是日本严谨认真的一种体现,值得中国推动制造业的政府官员和智库学习。

 

* 购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说明: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已经有全文中文翻译版,共459页。应行业人士请求,对外进行出售,售价:1.5万元(赠送《2018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阅读指南》)。另外还有2015、2016和2017年版的全文中文翻译版出售。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目录

如有需求,请发送邮件:innobase(#)qq.com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系列: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一:官僚体系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三:非连续创新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四:现场力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五:互联工业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六:自动化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七:模仿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一:官僚体系

      日本的官僚体系是西方国家中最为完备和高效的,其中,日本经济产业省(简称经产省)是最值得关注的。这一点,可以从经产省每年发布《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可以看出,2018年6月14日,它又如约发布了2018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

      因为经产省发布《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的时候,没有发布完整的一份报告,而是分章节发布,工业4.0研究院翻译部整理了报告,一共有339页。后来工业4.0研究院翻译为中文后,报告包括详实的目录,一共有459页之多。

日本经济产业省官方网站

日本经济产业省官方网站

      工业4.0研究院自2015年每年都会全文翻译《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并且在工业4.0创新平台上公开发布全文,让所有人可以免费阅读(因为有人非法传播,目前已经停止分享)。本人每年也会认真阅读《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其中一个非常强烈的体会,那就是白皮书内容非常丰富,是了解日本制造业的最佳参考资料。

      虽然也有了解日本的行业人士撰写了一些文章,从不同侧面介绍了日本制造业的情况,甚至于一些咨询公司还撰写了针对日本制造业的研究报告,但坦率的讲,要谈全面性和系统性,毫无疑问应该阅读《日本制造业白皮书》。

      大家都清楚,日本官僚体系非常健全,主持相关工作的技术官僚不仅具有名牌大学背景,还具有较强的能力对整个行业的情况进行梳理,撰写出来的报告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每年一次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时效性也非常好,据日本的朋友讲,日本制造业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人员,都会阅读白皮书,甚至于一些企业战略的部门,还会依据白皮书,撰写企业的战略报告。

      中国企业似乎也对《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非常感兴趣,8月初工业4.0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的白皮书翻译中文版,很快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联系我们,表达他们的感谢,因为他们可以免费阅读全文报告,有些机构还恳求购买报告印刷版和电子版,希望让他们机构所有人员都了解学习。

      日本的精益管理思想在中国制造业有较大的市场,了解日本制造业在做什么,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相关人士的必做功课,现在有这么全面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他们自然不想放过。

日本机械学会官方网站

日本机械学会官方网站

      对于真正有意从《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获益的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来讲,应该注意两点:

      第一,在2018年的白皮书中,跟前几年的有重大的不同,那就是日本经产省的官员已经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非连续创新”的阶段,这不是日本的改进思路可以应对的,事实上,经产省的官员在报告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证明其生产力困境(Productivity Slump)的严重性。

      据工业4.0研究院观察,日本经产省这样的结论,实际上是否定了日本机械学会在2015年大力推进的智能制造思路,想必日本经产省的官员是清楚的,上个世纪(1989年)日本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计划,害了日本近30年不得翻身,这些官僚是心有余悸的。

      第二,在否定日本机械学会早期提出的产业结构优化思路(IVI,Industrial Value Chain Initiative,工业价值链计划)同时,经产省强调了“互联工业”(Connected Industries)的重要性。换句话来讲,日本官僚们认为,如果日本要避免类似互联网时代的落后,还是应该学习美国,不应该以德国的高度集成为标杆,否则第四次工业革命又没有日本什么事情了。

      本人再三阅读工业4.0研究院翻译部交过来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颇多感慨,希望花点时间,撰写一批文章,谈谈读后感,帮助行业人士更好理解日本制造业正在发生的事情,同时,也希望启发正在撰写《全球工业4.0研究报告(2019)》的项目组成员,做好日本制造业这部分的研究和报告撰写,真正启发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

 

* 购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说明: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已经有全文中文翻译版,共459页。应行业人士请求,对外进行出售,售价:1.5万元(赠送《2018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阅读指南》)。另外还有2015、2016和2017年版的全文中文翻译版出售。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目录

如有需求,请发送邮件:innobase(#)qq.com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系列: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一:官僚体系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三:非连续创新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四:现场力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五:互联工业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六:自动化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七:模仿

工业4.0研究院发布《产业互联网白皮书》

      本文是《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的前言,主要介绍了工业4.0研究院撰写《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的初衷,以及对于产业互联网这个概念的基本认识。

产业互联网白皮书(2018)封面

      以下是《产业互联网白皮书》前言全文:

      产业互联网(Industry Internet)作为一个概念,在国内已经提及了很多年,早期主要是IT企业在涉足到行业应用的时候,通常会提出利用互联网手段,帮助行业企业解决一些具有行业属性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解决一些财务、OA和ERP等较为通用的管理问题。

      客观的讲,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具有产业特征的问题并不是互联网企业所希望解决的核心问题,它们大都专注到市场规模更大,标准化程度更高的互联网业务,例如即时通信、门户、电子商务等。随着这些大众消费市场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都有深入挖掘行业需求的动力。

      工业4.0研究院一直关注国内外各种概念范式的发展,包括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中国的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它们体现了概念提出者和拥戴者的立场和利益,甚至跟其商业模式也息息相关。

      各种概念和范式体现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同时也是它们核心价值的体现。产业互联网作为国内重要的概念,一直吸引了行业研究机构的关注,工业4.0研究院也不例外。

      2018年11月7日,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应互联网经济学研究联盟邀请,为互联网经济学领域的50位经济学家做了题为《产业互联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分享。

      众所周知,由于腾讯举全公司之力,力图进军“产业互联网”,吸引了行业内外人士的注意力。按照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说法,

      “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互联网概念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关注,但客观上这个概念仍然处于发展中。

      工业4.0研究院希望通过《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的发布,阐释工业4.0研究院的立场和观点,以便行业人士进一步对该概念进行探讨和研究。

 

下载链接:

产业互联网白皮书(2018年版)-v1.5